-
灵感来自女生发卡!这项研究被Nature亮点报道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2
万物皆有启发,无论是迅疾的猎豹,还是一枚小小的发卡——而正是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给同一个研究团队先后带来了灵感。
研究过程很美好,但投稿却不太顺利[详细] -
中国积极参加全球创新治理已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2
“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国已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分三批启动53家‘一带一[详细]
-
理解人机智能 提倡智能向善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2
1997年电脑“深蓝”战胜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热潮。但在现有数学体系和软硬件的设计模式基础之上,人工智能在智能水平和能力范围上与人类智能相比仍[详细]
-
宇宙结构并非偶然的,有造物者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0
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地探索世界的奥秘,经过几千年的科技发展,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现代科学认为[详细]
-
温室效应下东太平洋温度变化可也许于2030年被检测到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耿涛、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海洋大气研究所教授蔡文炬开展合作研究,认为整个东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与人类造成[详细]
-
嫦娥四号有了全新发现,这次是一块石碑,是谁留下的?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0
前苏联对于这场太空竞赛十分的看重,世界上的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以及探测月球的卫星都是前苏联发射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处于下风的位置。对此,美国在1961年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详细]
-
地球内部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曾发现的地下生态圈里面有哪些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0
对于地球,我们最了解的一定是生物,因为作为地球生物之一的人类,自然最了解的一定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同伴了。自从人类走进科技时代,就对地球上的生物展开了全方位的观察和研究,到[详细]
-
七星瓢虫斑点样耐高压固态纳米材料研发成功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0
日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作,制备出类似七星瓢虫斑点样的银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耐压性,为未来深海原位检测低浓度微生物代[详细]
-
物理学家说,虫洞或许已经被发现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0
黑洞还是虫洞?
连接遥远的空间(和时间)区域的假设桥梁可能或多或少看起来像普通黑洞,这意味着这些物理学神话中的野兽可能已经被看到了。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详细] -
大小卫星配合可实现全球无缝隙观察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1
在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数字地球生态讲堂”第2期上,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以《气象小卫星为气象发展注入“星”力量》为题做主[详细]
-
中国团队实现通讯波段的按需式量子存储迈出重要一步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1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固态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通讯波段的按需式量子存储,向构建大尺度光纤量子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据介绍[详细] -
中国卫星差?吉林一号一箭5星发射!它不止能拍,还能跟踪战机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2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在很多时候,不少人说“中国卫星技术”不行,很差。
没错,曾经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的确不咋样,在国外的不断技术封锁之下,可以[详细] -
高能所新加速原理团队在电子束品质提升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2
超短超强激光脉冲可以在等离子体中激发梯度超过100 GV/m的加速电场,这比传统金属射频腔可以提供的加速电场高了1000倍以上,有望大幅缩小加速器规模,使桌面型粒子源/辐射源成为现实。[详细]
-
我国铁路智能勘测实现北斗系统取代GPS新突破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2
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历经四年研发,由中国铁建铁四院牵头承担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铁路及航运领域应用技术研究》成功完成。该研究解决了我国铁路勘测完全依赖GPS的问题,[详细]
-
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成功投产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2
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中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产。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辽东作业公司总经理许建军表示,水下生产系统投用测试过程中[详细] -
能抗2000℃高温的充气罩中美都在研究或将是登陆火星的主要?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2
火星,这颗通体呈橘红色的星球,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存在。
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人类自开始宇宙探索后,还从未登陆该星球,对于火星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观[详细] -
一根数据线将我们的大脑与网络连接?脑机接口离我们有多远?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2
脑机接口是新兴的具有颠覆式技术的领域,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主战场。
人的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回归本质是大脑异常放电决定的。脑机接口可以调节大脑放电并且反向调[详细] -
韦伯望远镜发现了已知最早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3.5亿年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9 热度:2
近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宇宙大爆炸后最早形成的星系之一,该星系出现于宇宙诞生后的3.5亿年。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天文学家对于宇宙早期星系和恒星形成的理解。[详细]
-
ai科学语言大模型火了,数学生物计算机样样拿手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7 热度:2
AI搜索引擎再度进化?!
给这个AI一个主题,分分钟给你甩出一篇论文综述,而且还会自己提供论文引文。
又或者输入一个科学类的名词,AI也能迅速生成这个名词专属的[详细] -
科研团队合成出高性能热电材料有效提高有机热电性能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7 热度:1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史永强课题组与其他课题组合作,在聚合物上同时引入缺电子噻唑单元和极性侧链,合成了含有极性侧链的噻唑酰亚胺构建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全受体[详细]
-
中兴通讯完成基于低频5G商用基站的通感融合检测验证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7 热度:1
今年 11 月,在 IMT-2020(5G)推进组的指导下,中兴通讯使用 4.9GHz 低频 5G 商用基站,完成了室外无人机、车辆和行人感知测试验证以及室内场景下呼吸感知的测试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详细]
-
自驱动微机器人去除水体中大小微纳塑料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7 热度:2
近日,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王吉壮/李丹团队与香港大学唐晋尧团队合作,设计出一种基于离子交换获得自驱动力的微机器人(SMR),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微纳米大小的塑料(统称微纳塑料)[详细]
-
为机器人塑造一款类人的感知皮肤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7 热度:1
智能机器人如何实现类人的高灵巧操作?触觉传感器在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好比皮肤之于人,智能机器人的“皮肤”——触觉传感器越灵敏,类人操作也就越灵[详细]
-
一批空间科学实验载荷和样品随天舟五号一同奔赴天宫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7 热度:1
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近日随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上行了一批空间站舱内外科学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及样品、支持类设备、备品备件等应[详细]
-
搭起探寻浩瀚宇宙的天梯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17 热度:0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前身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以下简称“火箭院”)迎来院庆65周年。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