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应劫:"贬功臣、抑兄弟"能否化险为夷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刮骨疗伤,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内忧外患进行的一个主动的求变。”他评价,这不仅是对京东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资本市场而言,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京东为追求二次爆发在做一些铺垫,对投资者是一个积极买入的信号。 “这个时候他还下不了狠手治理的话,第一个没法交代的就是股东和资本市场。”高攀分析,要是像之前这么一路滑下去,可能京东就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更严重的后果。“有可能整个业务真的就会沦为拼多多之后,或者更往后的一些平台(之后)了。” 5月10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京东本季度实现净营收1211亿元,同比2018年Q1季度的1001.3亿元同比增长20.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是73亿元,同比增长378.7%。京东Q1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90%,包含广告收入在内的净服务收入达到124亿元人民币(约19亿美元),同比增长44%。 京东财报发布后,股价在美股盘前交易中一度涨幅超过10%。 “美股研究社”分析,京东净利润之所以大幅增长,一方面是缩减员工规模降低成本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财报中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的实现支出占净收入的比例下降至6.7%,而去年同期为7.2%;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京东长期投资公允价值同比增加了41亿元。 2018年的年报会上,刘强东强调,2019年京东重点关注三个方向:拓展三、四线市场、企业数字化升级以及开发线下,分别对应京东的三个业务:拼购、零售解决方案服务及以“京东7FRESH”为代表的线下零售业务。 简而言之,第一块做渠道下沉、农村电商;第二个是由to C端以外继续发力to B端,发力产业互联网;第三块就是新零售,京东叫无界零售,往线下输出赋能,往线下的实体零售商。 “其实这三个是大家都已经看清楚的方向,除了京东,阿里、苏宁各大巨头都在加码线下,线下竞争也会因此更激烈。”高攀说,“京东其实是缺乏线下基因的,在线下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曹磊评价,方向都没有问题,但是不能保证最后效果一定是理想的,他反而更看好京东物流的潜力。 物流板块是这一次京东人事地震的焦点所在,被全员取消底薪。刘强东在公开信中披露,物流连续亏损了12年,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个亿,还不包括内部结算盈余,刘强东直指物流团队吃大锅饭现象严重。 去年,京东推出了“个人快递”业务,切入C端市场,对于物流业务能否对京东产生实质性的收入增长,曹磊对此的判断是“盈利是早晚的事情。” 他向记者解释,做出这一判断来自两方面依据:一方面京东物流前期因为需要大量的仓储、车辆、设备、网点的布局,选择了战略性的亏损。但这一年已经完成了仓储网络布局,仓储各方面网点已经没有太大的增加,投入已经在减少。 另一方面,京东物流已经很多年选择了对外开放,对它平台上的商家开放,京东以外的商家开放,已经从一家有自营配套的物流,向一个半社会化的,类似顺丰,三通一达一样的物流快递进行转型。 《后厂村7号》记者注意到,马云曾公开指出,随着包裹数量增多,京东自建物流员工过多,会出现巨大的管理问题,成为自身拖累。但接受采访的人士说,阿里后来也通过多轮投资布局阿里物流网络,马云推翻了自己的观点,这是因为京东物流凭借良好的体验实现了高速增长,给阿里带来了相应的压力。 众所周知,京东集团有“三驾马车”,除了物流,还有京东零售和京东数科。 其中,京东数科发展良好,在2018年实现盈利,服务收入比2017年翻了3倍,最新估值已经超过1300亿。京东集团2018年全年净收入为4620亿元,全年GMV近1. 7万亿元人民币。作为京东集团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2018年全年的经营利润率为1.6%,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0.1%、0.9%和1.4%,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我认为,京东还是会成为一家能有持续回报的好公司。”高攀说道。 从《后厂村7号》记者的采访来看,京东的员工们希望这次的革命能够带领他们走出阴霾,让京东堂堂正正的重回互联网舞台中心。 但“断臂”之后要怎么走,依然需要极大的智慧。 外有明州官司纠缠,内有团队人事重整,互为一体的刘强东和京东,危机一线相牵,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经历着共同阵痛,最终能否生死过关,都还需要时日考验。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