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被骚扰了吗?起底“电话营销”行业乱象
为什么这两个号段会成为骚扰电话的“重灾区”?一方面是因为资费便宜,一名业内人士称,“虚拟卡(170、171号段)的资费,可以比三大运营商便宜一半以上,买得多价格也会更优惠。”另一方面,虚拟运营商的业务管理比较松懈,实名制贯彻不力,导致该号段的手机号可以被批量购买,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 根据12321举报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3月,接到针对虚拟运营商号码的举报达到194件次,环比上升了165.75%。 “不过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虚拟运营商犯错后,最终被处罚的往往是三大运营商。”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指出,由于虚拟运营商是跟三大运营商签约,所以工信部的监管会直接找到后者,“三大运营商有权利、也有责任对虚拟运营商提出一些约束。” “可是三大运营商想管好又很难。” 付亮称,虚拟运营商的规模都比较小、投入也有限,“如果你管得严了,他可能就没了。”所以,碍于合约关系,三大运营商对虚拟运营商的经营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专家:运营商应承担起相应责任 在骚扰电话链条中,有四个角色:倒卖信息的公司或个人、实施电话骚扰的企业、提供呼叫服务的系统和供应商,以及传统的三大运营商。 业内人士认为,治理骚扰电话的难点在于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中,各利益方互相包庇纵容,消极放任,导致监管混乱,问责机制缺失,所以,在治理骚扰电话上,仅仅依靠一个政府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多个监管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协作,进行联合整治。 在执法方面,人民日报近日倡议,各执法部门应该组织力量,根据媒体报道提供的线索,第一时间跟进查证,在挖出罪魁祸首的同时,摸清整个黑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查清每个环节上相关主体的性质和责任,斩断信息泄露的产业链,严格依法让它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同时,付亮指出,运营商是连接电话骚扰行为的企业和被骚扰用户之间的关键一环。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提到,对骚扰电话进行预防和管理,是运营商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应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共享能力建设,提升骚扰电话识别和拦截能力。 进入2019年以来,三大运营商屡次被工信部约谈,可是依旧收效甚微。8月9日,工信部再次就骚扰电话问题约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和北京、河北两省市分公司公司,要求其重点加强语音专线和码号等通信资源管控。 对于运营商的监管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权认为,应当将相应的惩戒与约谈结合起来,使得整治骚扰电话不力的运营商受到惩罚,这样才能保障治理效果。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