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最大软肋,1878 个亿万拆迁富豪背后的狂欢与无奈……
" 白石洲代表着深圳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是带有地标性意义的符号。" 陈祁充如此总结," 城中村给了很多想来闯一闯的年轻人梦想起航的一片净土,有这么一个地方能租得起房、吃得起饭,给自己三五年时间去攒钱、买房、搬出去。"
这里与粤海街道大概是深圳的两极。 粤海街道不到 20 平方公里,诞生了 87 家上市公司,华为、腾讯等等皆坐落于此,一个街道,创造了 2500 多亿 gdp,人均 6.32 万美元,单独计算的话排名世界第 12,这里就像深圳的头脸,展示着最光鲜的一面。 而白石洲更像是 " 深圳之肺 ",无数的年轻人每晚回到这里恢复精力,舔舐伤口、抚慰心情,天亮之后再度出发,深圳的活力有赖于此。 今年 7 月,陈祁充听说了白石洲即将拆迁的消息,觉得惋惜又无奈。" 宗祠、围屋这些文化符号会随着城市发展被一点点渗透和取代。" 他把话剧《白石洲》做了一些修改,增加了一个情节:白石洲即将淹没,所有人尽快撤离,以此暗示拆迁重建。 04 大量的人从白石洲迁出,有的人离开深圳,有的人搬到位置更远但价格合适的城中村,附近的房子他们实在租不起。 周围有一些廉价的公寓出租,但均价 2500 元左右,最便宜的、只有几平米的小单间 1200 元,而且不能做饭,这样的房子原来在白石洲一月只需 500 元。 这些房子只能租给收入有余力的人,对于大量收入 4、5000 元以下的人来说,太奢侈了。不过原本的那些低端出租房,房租也涨了 …… 所以,几乎每个租户,都在咒骂不停上涨房租的房东。
2017 年 7 月,万科启动了 " 万村计划 ",主要就是为了改造深圳城中村,声势很大,一上手就打算先改造 33 个城中村,但干了两年,认栽。 这就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典型。不满万科的人很多: ● 房东有意见,我本来一个月收租能挣 5 万,还能顺带锻炼身体,为啥要引入个二房东帮着收租? ● 房客的意见更大,我一个月挣 4500,本来房租 500,你改完了房租直接干到 1800,只能走了。 本来零散的访客还能对付,结果到了 2018 年,一封《13 万富士康劳工代表致万科、房东及监管部门书》:
被王石评价为 " 城中村综合治理新模式 " 的万村计划被直接打脸,从此越走越艰难,房客们对万科人人喊打。 因为万科改造完了要涨房租;就算房东不与万科合作,也要涨房租;即便你搬到周边的城中村,会发现那里的房租也在大涨。 房东也不高兴,因为出租率下降了,总之是无人喝彩,只好草草收工。 05 深圳的诸般好处自不必言," 来了就是深圳人 ",吸引了很多人,也伤透了很多人的心。 毕竟,这座城市也有自己的软肋。 房价房租之苦,漂在一线的人最清楚。 中国房地产协会更新的 10 月房屋均价,深圳稳居第一,而且比去年还涨了不少。
● 有的人因为缺少社保: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