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财团瑞信的间谍命案
按照欧洲金融机构的常规惯例,高管层在离任后须空职半年后才能履新。但是,Khan 似乎绕开 CEO 谭天忠,转而与董事会主席 Urs Rohner 达成了条款,在三个月后就可以接受新的工作,即使新东家是最大竞争对手瑞银。 这让谭天忠非常恼火。 肆 监视丑闻爆发后,不信任的声音不仅仅来自财富管理业务的珍贵客户,还有内部普通职员,他们担心这样的监视是否正发生在自己身上? 所有人更关心:在瑞信高层中,究竟是谁命令了此样的监视行动? 出于内外部压力,由董事会主席 Urs Rohner 直接负责,瑞信聘请了一家外部律所 Homburger 成立了对此事件的调查组,这家律所很快没收并密封了包括私人侦探机构在内的涉事人员的手机等证据。
当然,也有人怀疑这只是为了避免这些证据落入到正在调查监视案的瑞士检察官和警察的手中。 但是,即使是内部的调查也困难重重,他们发现侦探机构所使用的是专有通信加密软件;在调查中,最关键的居间聘请私人侦探机构的 T 先生也突然自杀身亡。 不到两个礼拜,律所的调查报告就发布,结果不出意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CEO 谭天忠都此事知情。 而瑞信大股东,持股 8% 的美国芝加哥哈里斯协会,早在报告发布前就已经开始施压,力挺这位让瑞信重新开始盈利的 CEO。 最后,全力承担丑闻责任的是瑞信首席运营官,一个叫 Pierre-OlivierBouée 的男人,他被认定出于 " 维护公司利益考虑 ",而独自行事通过中间人聘请了侦探机构,没有向 CEO 或董事会其他任何人告知他的意图。
这项事关一人死亡的丑闻仅被最后描述为:" 错误且不恰当 "。 调查结果出炉的同时,这位首席运营官和瑞信的安全主管同时递交辞呈,两人没有获得离职补偿。 但是,没有人认为 CEO 谭天忠能撇清关系。 查一查两人的 Linkin 就能发现他与首席运营官是非同寻常的联盟。至少从 2000 年开始,当时两人在麦肯锡时就已经成为同事,并几乎同步先后任职于英国英杰华保险集团、英国宝诚保险集团,并在 2015 年同时加入到瑞信。 两人的紧密关系也曾让瑞信高层们抱怨,自己是不是被隔离到了决策层之外。 但是,在 Pierre 扛责辞职不到一个月后,投资者在一场电话会议中询问谭天忠和他的关系时,这位 CEO 说:" 我和他甚至不能算作朋友关系,只是同事,没有私交。" 来源:雪贝财经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