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超前点播 一场两败俱伤的大型付费实验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导语:起初,“韭菜”是股市中普通散户的专属称呼。因为处于劣势,其所持资金很可能在大户抛售后被收割,而一些人亏本离场的同时,又会有新鲜血液注入,就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P2P、数字货币、区块链、知识付费……风口在变成泡沫之前,都曾经专注地收割过。 割韭菜的方式是与时俱进的。 起初,“韭菜”是股市中普通散户的专属称呼。因为处于劣势,其所持资金很可能在大户抛售后被收割,而一些人亏本离场的同时,又会有新鲜血液注入,就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P2P、数字货币、区块链、知识付费……风口在变成泡沫之前,都曾经专注地收割过。而现在,“韭菜”成为了部分视频平台用户的自嘲,伴随着愤怒和不解。 一切都源于腾讯视频和爱奇艺针对《庆余年》推出的超前点播——会员再次付费50元即可获得超前点播特权,将始终比会员多看6集。该规则已在12月16日到期,但仍支持以每集3元的额外付费方式单集解锁。
这并不是超前点播首次在视频平台出现,今年夏天,腾讯视频借《陈情令》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薅羊毛”尝试,超前点播解锁大结局就是其中一项。抗议声浪巨大,但事实是骂声与氪金同在,网传腾讯视频最终点播营收超1.5亿元,赚得盆满钵满。尽管腾讯视频方面向新浪科技表示,这是网友自行计算出的数字,具体点播营收内部保密,但不可否认的是,超前点播的确让视频平台尝到了甜头。 《陈情令》庆功宴当日,有剧粉写下了这样的感慨:“心甘情愿做了一次韭菜,但我比较担心的是,以后会不会延续这种模式?” 现在来看,她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会员怒火:契约精神在哪里 “太恶心了,这是抢钱!”一位腾讯视频用户称,看到《庆余年》推出超前点播后,感觉自己不仅白交了会员费用,会员含金量也遭到了稀释。 视频平台用户花钱开通会员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抢先看,二是去广告。然而,在近十年的付费会员发展历程中,会员得到的内容变多了,拥有的权益似乎也减少了。 国内视频平台会员业务的第一桶金大多来自电影内容——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部总裁杨向华甚至将其称为爱奇艺会员业务的根基。爱奇艺也因此拿下了第一个500万会员的增长。 但要砸钱购买版权和发力自制,500万会员的体量远远不够。2015年,《盗墓笔记》率先开启付费试水,会员可抢先看全集。自此,视频平台进入“会员+广告”的双引擎驱动时代,“会员始终多看N集”“会员一次性看全集”等差异化排播方式应运而生。 会员与广告,从来就是矛盾的,会员希望在内容观看过程中规避广告,但越是优质内容,越受广告商的青睐。于是,除了贴片广告外,开机广告、创意中插广告、植入广告、弹窗广告等层出不穷。 而在爱奇艺开创国内视频平台会员付费观看的先河后,腾讯视频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陈情令》实行超前点播只是第一步,《没有秘密的你》《明月照我心》《从前有座灵剑山》紧随其后,直到《庆余年》。
“你不能一边卖我会员,一边逼我看广告,一边还要二次卖我电视剧。”前述腾讯视频用户认为,广告套广告,付费再付费,就和国内很多旅游景点的园中园一样,互联网只是把老旧的模式翻新了一遍。“在热剧播到一半突然进行超前点播,没有提前告知消费者,属于坐地起价。”他告诉新浪科技,自己拒绝为《庆余年》的超前点播付费,因为“没有底线就是对恶的纵容。”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