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互联网遗弃的人:平行世界的“老年”互联网
他认为,英国由于先开始工业革命,在20世纪初就开始体验到人口老化的影响,因此我国将老龄化纳入规划当中还需要一段时间,让年轻人、企业、社会认识到老龄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正如饶教授所说:对年龄了解得越多,能干预的就越多。我们手中掌握了技术,也代表我们有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四、信息科技产品不能选择性“失明”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老年人对于手机对普遍诉求是可以概括为“四大一简单”:声音大、屏幕大、字大、内存大、界面和操作更简单。 考虑到老年人视力与听力的退化,主流手机厂商华为、小米、OPPO相继推出了简易模式、老年模式、亲情守护模式。支持图标和文字放大、语音读屏等,远程守护功能让监控人远程删掉垃圾短信、终止诱骗支付等。 此外,小米也推出了老年模式和亲情守护支持,支持远程卸载、实时定位、自动拦截诈骗、查看老人的设备储存及电量剩余等功能。 在电子产品的入门教学上,360IoT部门推出了基础的开机视频教程,电视应用“奇异果TV”推出“AI长辈模式”,推出了远程子女代登录、子女代支付功能。 在App软件产品中,对中老年群体的关照也日趋明显。具有平台属性的App,如百度、美团、携程均推出了语音搜索功能。针对操作困难的老年人群体,首汽约车还推出了代人叫车的功能。 在输入法软件中,搜狗、讯飞等输入法设置了语音输入入口。其中,搜狗输入法在部分OEM产品推出了老年版APP;支付宝提供了关联父母的支付宝账号,帮父母完成异地的在线挂号的功能等。 这些公司都在进行尝试,希望从功能上弥补不足。但是,从老年人实际使用体验来看,预装软件、隐私获取、系统推送的诱导信息、按钮过多、操作复杂冗余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喜欢用手机软件K歌的张阿姨一脸不解,每次打开软件,都会提示K歌软件在使用我的位置。“地图软件可以给我导航,但是K歌需要我的位置做什么呢?” 张小龙曾在微信公开课上坦言,在现在这样一个商业环境下,广大用户其实对于糟糕的强迫式体验容忍度是很高的。人们会以为很多东西是正常的,比如开屏广告是正常的、系统推送的营销信息是正常的,诱导你去点击。 因此,在信息科技产品的设计中,将老年人的生理老化和认知老化考虑在内,降低产品使用和学习门槛,是大多数科技公司需要面对的商业议题。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增加通信服务、电子商务等老年用品供给,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等。 在饶培伦教授看来,目前国内亟需建立一个针对老年群体的交互设计基本标准,在这个标准下探索更多普世的、具有社会福祉的功能,探索老龄化社会中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商业价值。 五、将父母带进互联网时代 城市的社区、养老院、图书馆、老年大学等机构,已经逐渐重视老人学习使用手机的诉求,开展培训班课程,组织志愿者上门帮忙等。 相反,离长辈最近的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尽管手机相继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亲情模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长辈所使用的手机都是子女淘汰的旧手机,而这些便捷的语音助手功能、亲情守护功能,并没有发挥其作用。 酷爱拍照的李大爷如今已经70岁,通过手机他已经能够独立网购、外出导航,但是那部使用了三年的32G手机已经十分卡顿。 “我儿子让我删掉一些照片,我舍不得”,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随着身体的衰老,有的地方可以见一次就少一次。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