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阿里、京东们能否解决困扰市场已久的“倒奶问题”?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在市场的两侧,供给与需求始终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 当新冠疫情肆虐,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市场的两侧面临波动,“脆弱的平衡”被进一步的打破。 于是,继中学历史课本的倒奶插图之后,我们再次见证了“倒奶事件”的重演。日前,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奶农因疫情导致需求骤减,被迫倾倒数十万加仑的牛奶,再次引起市场热议。 如此一幕,虽是“荒诞”,但是在疫情之下,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市场两侧的矛盾被持续放大,“倒奶”亦是无奈。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类似的情况也在疫情期间上演。根据2月华夏时报的报道与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截止2月7日,我国13个省份出现倒奶现象,预计倾倒牛奶达到30吨以上。 同期,我国一二线城市各大商超乳品销量同比下降50%以上,从产业到市场,奶业持续受到影响。 “整个乳业的产品生产、销售和配送体系几乎停滞。1月末到2月初,几家大型乳企的日产能利用率不足一半。”在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徐克的介绍下,倒奶背后的原因并不纯粹,生产链、供应链的断裂也在间接的激化市场的供求矛盾。 那么,当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在市场的供求矛盾下,是否只能将“牛奶”(产品)倒掉(消灭)? 从1932年到2020年,从工业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经济的产能持续提高,市场的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倒奶现象”始终难以杜绝。 这是市场的一道无解题吗? 为什么是“牛奶”会被倒掉? 在讨论上述问题之前,有一个更直接的疑问需要解答——为什么是“牛奶”会被倒掉? 疫情期间,在市场停摆的节点,我们看到了太多行业承压下行,家电、汽车、旅游等等,但是似乎从未有过像奶业这般不堪,出现倾倒产品、下调产能的情况。 究其原因,还是牛奶特殊的属性决定了其特殊的待遇。 牛奶的本质是一种农副产品,保质期短,需要二次加工,配送条件较高。对此,相关奶业从业人员更为详细的介绍道:“日常饮用的牛奶需要灭菌处理,产出48小时内必须得进行一灭,否则就会变质。” 众所周知,变质的牛奶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疫情期间,伴随着复工受限和防疫管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延时了牛奶加工的流程,导致部分牛奶很难及时完成加工处理,只能流入下水道,而不是市场。 总结来说,市场需要的是价值,而牛奶是一个使用价值随着生产之后的时间增长而持续下滑的产品。 当产品的价值随着时间无可避免的流逝,那么最终面临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与此类似的,还有生鲜产品。 一旦产出,又不能及时的流入市场,提供给需求方,那么只能随着价值流失,面临倾倒和销毁,形成“浪费”。对比之下,在我国的市场上,水果的问题比起牛奶倾倒甚至还要常见和具备话题性和媒体热度。 比如,2月以来,媒体多次报道,我国多地就面临着诸多水果滞销的问题,特别是广西、江西等地的蜜桔、沃柑和大青枣,要么成吨倾倒路边,要么烂在地里,就是无法如期形成市场转化价值。 人类的成果不能如愿惠及人类。这一幕幕,是市场的无奈,也是社会的荒诞。 “牛奶”是否只能被倒掉? 诚然,不管是牛奶,或是水果、海鲜、蔬菜等生鲜产品,由于自身保质期较短,一旦产出,如果无法及时销售处理,都终会面临销毁的结果。 那么,或许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只能倒掉,难道就没有其他选择吗? 站在社会化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有)。 站在市场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几乎没有选择。 源于市场的供求矛盾,“倒奶现象”的背后主要有两点表现。 一是短期产能过剩,供给过多,需求不足,价格下降,要么销毁一部分产能,要么扩大市场,增加需求,以至于稳定市场两侧“脆弱的平衡”; 二是市场供应链断裂,有供给,也有需求,但是运不出去(没有销路),市场的供求关系建立不起来,要么销毁,减少存储成本;要么尽快打通市场供应链,链接供求两侧。 除此之外,更加关键的是,每当市场陷入类似的局面,仅靠市场两侧的力量几乎很难在短期内进行自我调整,来重新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牛奶、水果等产品会被倒掉,而不是正常的销往市场的原因。 一般这个时候,往往就得需要第三方的力量或是强大的市场主体介入,来重新摆正市场的天平。 长期以来,在我国,担任这个角色的便是政府。 在早前的政府举措中,对于类似的情况,要么通过财政预算来购买滞销产品进行销毁,减少供给侧损益,保证市场平衡秩序;要么通过发动公职人员自主购买,强制拉出一条供求关系链,保证供求互通。 但是,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举措虽然短期内能减少一些损益,但并非长久之计。市场的问题最终还得交回市场来解决。 为此,近年来,从各地的扶贫举措或是解决滞销方案来看,政府愈发注意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市场的问题。 就拿此次疫情来说,2月14日,扶贫办联合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7个单位发布《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指出,“要对东部地区、中央单位、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广泛动员,搭建平台、购买扶贫产品。一方面实现城市菜篮子、米袋子的有效供给,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促进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健康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简单来说,就是由政府推动搭建平台,促进市场正常运行,该正常买卖的正常买卖,把市场的问题交予市场来解决。 如果这还不够明显,那么4月7日晚“小朱配琦”组合的强势出圈,无疑是进一步证实了当前面对市场问题的主流路径。 淘宝直播联合央视新闻,朱广权搭配李佳琦,近两个小时的直播,累计观看次数高达1.22亿,共售出66万单,涵盖多款湖北特色产品,成交总额约为2300万元。 这种跨越次元壁的“公私”组合瞬间点燃市场的热情,所带来的风口不仅仅是直播电商的再次火爆,更是未来应对市场问题的一大典型参照。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电商平台的介入也是值得瞩目。 所谓第三方的力量,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与成熟,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独立于市场供给和需求两侧的平台模式正在兴起,并逐渐成长成为左右市场秩序的新角色。 正是这个新角色的加入,在市场面临供求不平衡时,除了政府的力量之外,平台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