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风暴过境 直播淘金者大出血
(后台回复关键词“汇总”,获取《2016年~2020年有关网络直播监管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汇总》) 在风暴眼里淘金 从信息安全且合法合规的角度来看,被监管的是传播违法的直播内容,比如色情低俗内容、危害民族优秀文化的信息等,以及直播平台的资质问题。 截至目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公布了六批主播黑名单,累计约300名主播被禁止进入直播行业注册和直播(封禁期5年);网信办等部门自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以来,依法处置了158款违法违规直播平台,督促平台清理了有害账号及信息...... 站在市场监管的角度上,如阿拉木斯所言,目前网络直播行业中监管的重点可以总结为三类:一类是产品问题,比如假冒伪劣、售后服务不力、产品和宣传不符等;一类是主播的问题,比如虚假宣传、误导夸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第三类是平台的问题,这与前两类是紧密相关的,属于间接产生的问题,比如管理不到位等。 一位对某直播供应链基地极为熟悉的业内人士透露:“基地中的每个类目是按照主播拿货价格进行分类的,比如美妆个护‘5~7元区’、‘7~10元区’等,而这些产品在直播间摇身一变就能卖出50元以上的‘高价’,利润极大。” 她坦言,这些产品实际上就是直播爆品的仿冒品,比如产品外观一致,但实际为白牌产品,或者替换品牌名称,比如“花西子”写作“花酉子”,“VT”写作“贝诗佳”。 “这种行为其实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在《意见》出台前,网络直播营销行为的适用法律实际上是不清晰的,商家想要维权,但没有具体且明确的法律条文去给主播判定法律责任。”一位被侵权商家表示。 上述人士认为,以后这类靠仿冒品做直播生意的供应链基地、主播的生存空间将被极大压缩,“抄袭爆品”这种思路要行不通了。一旦直播间引起了法律纠纷,根据《意见》,直播平台也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主播资质认定、持证上岗、等级管理会将一大部分的尾部主播拒之门外,或者被限制直播影响力,变相地提高了直播行业的门槛。”一位直播电商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表示。 就监管政策督促下平台内部的管理而言,“直播平台是不可能和每一个主播来一一对接管理的,平台往往管的是机构,比如MCN、供应链服务商等,即监管部门督查平台、平台管理机构、机构管理主播。”一位直播供应链基地负责人坦言。 上述人士得出结论,政策监管趋严,直播平台大概率会加强对直播机构的管理,比如招募官方认证的直播服务商、要求入驻平台的直播服务商缴纳保证金、清退部分不合格的直播服务商、供应链基地等等。 平台自治“求生” 今年以来,各大直播电商平台已持续进行自治和整改,盘点2020年各平台最新修订或制定的网络直播营销规范可以发现,平台对直播内容、主播行为、直播商品分享规范都做出了明文规定。 从平台制定的违规处罚项目来看,基本涵盖了国家对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的指导意见,具体包括:推广假冒商品、扰乱市场秩序、不正当牟利、虚假交易等。而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平台也出台了相应的违规处罚措施,其中包括:取消直播内容浮现权、删除违规内容、限制直播内容发布、清退商品分享者等。 京东直播相关负责人告诉亿邦,目前京东直播内容审核实施“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审核、部门领导审核、总编辑审核;在具体执行层面,内容审核团队执行7×24小时监控,对所有进行中的直播内容进行实时监看,对违规行为进行实时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断流,以及关停直播权限等措施;技术层面,目前已做到机审监控安全底线问题,未来还将新增更多直播监控模型,根据审核规则判定该直播间是否出现违规问题。 从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发布的商家、达人管理规范来看,分级管理已成为平台维护和管理网络直播营销环境的长效机制。 例如,淘宝直播设立创作者“成长激励”机制,根据内容生产、粉丝运营情况综合评估,划分创作者等级,为其提供公域流量展示、直播间浮现权等激励;快手根据平台商家各项经营指标做综合评定,设置了7个商家等级和不同级别的扶持政策;抖音同样对平台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了量化,设置了8个商家等级,并给与相应的商家权益。 在平台商品侧管理上,除了对一般商品类目制定准入规则外,各大直播平台还会根据直播间特殊商品类目制定专门的管理规范。 例如,淘宝直播针对医药健康、隐形眼镜、保健食品等领域制定了专门的内容创作者管理细则,明确限制类目推广范围、视频场景和行为要求等内容;拼多多针对珠宝饰品行业制定了直播行为管理细则,要求商家不得做夸大或引人误解的商品信息宣传。 而随着直播电商行业参与者角色的丰富,直播平台除了加强对商家和主播的管理外,也逐渐将生态服务商纳入网络直播营销监管的范畴。8月4日,阿里创作平台重新修订《阿里创作平台机构管理规范》,将商家直播服务商、档口直播服务商、直播基地等8个机构角色纳入管理规范,并制定了准入清退、经营规范机制。 “直播基地已成为链接电商平台和产业带的重要抓手,平台也往往愿意和有行业资源和直播经验的第三方服务商合作。借助服务商的管理和运营,一方面可以帮助平台协调当地资源,保证货品能力和售后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完成对主播的培训和账号管理,实现行业自治。”某产业带直播基地负责人表示。 在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黄伟律师看来,指数级增加的直播间数量,和海量的直播内容通过人工审核的方式已不再现实,直播平台接下来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筛查直播间会成为新挑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宇、云霞、阿浩为化名。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