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政策逐步调整,留给新三板企业IPO的名额恐怕越来越少
2016年7月,证监会再度给IPO审核立规,公司在最近36个月内存在违反环保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或者受到刑事处罚的,不得IPO。2016年末的IPO发审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数百家优质企业决心撤离,图谋A股市场,也让新三板市场容量进入瘦身的周期。 2017年,证监会等监管层推出一系列组合拳,一方面对超期不报或拖延上会的企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和现场检查;另一方面,对中止审查的标准进行细化,严禁企业随意中止审查流程。 同时,简化发行流程也使得IPO进度再次加快,IPO企业从发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一年3个月左右,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 2018年2月下旬,证监会发布IPO新规称,将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按照新规,拟申报企业、壳公司和3年内被否IPO项目企业都将受到影响。 3月,证监会召开2018年工作会议,宣布中国存托凭证(CDR)将很快推出。CDR是一种境外上市企业「曲线回国」的途径,即企业将部分境外发行的股票托管给中国国内的银行,然后由银行代理发行间接在A股上市,这样中国的股民也能以人民币购买到境外的股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网易或将通过CDR在A股上市,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新美大、今日头条等独角兽也都磨刀霍霍向A股,A股市场迎来重大利好。 另外,3月下旬流传出来的最新IPO窗口指导标准为“最近三年扣非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主板当年不低于8000万元,中小创板当年不低于5000万元”,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担心利润不够或被现场核查而主动撤回申报材料,导致近期新三板现IPO撤回潮。 从近年来政策变化来看,A股市场越来越看重新科技企业,现有排队的新三板企业需要清理腾退。随着今年多家独角兽谋求IPO,留给新三板企业IPO的名额恐怕只会越来越少。(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