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晋中站长网 (https://www.0354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一份报纸和戛然而止的舆论试验 | 深圳和它的 40 年③

发布时间:2018-07-02 05:30:39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好奇心日报
导读:原标题:一份报纸和戛然而止的舆论试验 | 深圳和它的 40 年③ “要免除匮乏的自由,免除恐惧的自由”。 蛇口工业区在 1984 年发生了几件大事。那年 1 月,邓小平来了蛇口,他对这里和中国其它地方的巨大差异表现出了简洁的认同,还颇有兴致地为一艘游轮改成

韩耀根在乎袁庚的看法,他认为,要做点什么,必须有这位上级的支持。袁庚是蛇口工业区的党委书记,看起来,他很支持报纸批评监督。他对韩耀根说,舆论工作十分重要,就是要在蛇口宣传民主。要把蛇口的人事、财政情况公开,让蛇口人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这促成了 1985 年一篇轰动的报道。2 月,《蛇口通讯》刊发了《该注重管理了——向袁庚同志进一言》,一篇批评袁庚在管理上缺乏经验,导致工业区出现不少问题的文章。作者匿名。报纸发行前,袁庚在一次会议上说,这期报纸要批评我,在座的干部都要好好看一看。发行后,库存很快就空了。

一份报纸和戛然而止的舆论试验 | 深圳和它的 40 年③

一份报纸和戛然而止的舆论试验 | 深圳和它的 40 年③

批评领导,而且是地区的最高级别领导,过去难以想象,韩耀根意识到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不管这种兴趣源自什么。他敏锐地抓住了时机,记录了编辑部收到文章前后发生的事,在一个月后的报纸上刊发了《“进一言”发表的前前后后》。这份报纸加印到 8000 份。重要的是,两篇文章被大幅转载,转载的报纸包括广东省的《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也包括其它地方报纸,和《人民日报》。官方也认可了这篇报道的价值,颁给了 1985 年度全国好新闻特等奖。

但一些人认为,整件事是“安排好的”,他们中有的到现在还抱持着这个观点。韩耀根则在各种场合声明,没有人安排,批评文章确是有人主动寄到编辑部的。

他试图重现在刊发前的斟酌、试探,来证明这件事是自然发生的。他回忆说,他在当时其实拿不准袁庚的真实想法,还是决定把稿件送去给袁庚过目。袁庚只是把文章中“先生”的称谓改成了“同志”,两人进行了简短的对话:“今后一般不要送审稿件。”“许多情况还要你来把关。”韩耀根最后不忘回答说。

不过,这些场景和对话反倒验证了另一些人对“安排好”的理解。后来加入《蛇口通讯报》的郭建新在一篇回忆录里写,蛇口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革,还是延续了过去的做法,“你提出口号,我只要维护你的口号”,“无非换了一套口号”。

韩耀根有类似的说法,他在今年 5 月对《好奇心日报》说:“当时编辑方针,明显是提倡改革,提倡民主的。袁庚说,这个方针不能违背,因为党委书记定的方针不能违背的。”“《蛇口通讯报》是对党的关系、报纸关系、读者关系处理得最好的。没有违背袁庚,自己搞一套。我毕竟是新闻系出来,党领导我我知道的,你无非给我有限的权力而已。”

“唐太宗式的开明”,“人治民主”,这在当时是一种批评,但韩耀根认为,这已经是进步。他的下属,那些年轻记者觉得,“他总是怕,我们总是不怕”。有时候韩耀根会惴惴不安,但大多数时候他认为自己对这些大胆激进的报道有把握。“我不是相信公正,说实话,我是相信袁庚的权威。”

袁庚在 1986 年宣布退出第二届管委会的竞选。韩耀根不久后从《蛇口通讯报》离职,离职前,他卷入了联合创办《亚太经济时报》的风波中。韩耀根在 1987 年 7 月 30 日辞去职务。这位早先练过体操的报人说,就像体操运动员失去了教练的保护,只剩下自我保护,那么他就不会再做高难度的动作。他很早就写好了辞职信,以随时应对弄潮儿难免遇到的风险。

不过,韩耀根依然认为, 1986 年是最宽松的一年。

3

尽管没那么理想主义,不相信民主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一蹴而就,但韩耀根已经意识到需要“尽量减少古代贤君色彩”,在他离任前,《蛇口通讯报》在 1986 年推出了新闻沙龙。1986 年 3 月 3 日晚上 7:30,蛇口培训中心八楼,有 45 个人参加了第一次新闻沙龙。“Salon”,黑板上写着。

新闻沙龙效仿《世界经济导报》早期的双周经济形势座谈会,但和学者经济学家不同,这里的参与者更多样,他们讨论的主题包括董事会选举改革、投资环境,也包括如何过好单身生活。

“我喜欢对话,对话才有民治,才有民主,才有民主集中,才有合理的方案。第二,对话才有新闻,对话才有读者思路,对话才有版面的填充。我就这么几个人,没有记者哪里采访啊。就把沙龙的话记下来。”

沙龙一直持续到了这份报纸 1989 年停刊。到第十期,参加人数有差不多 90 人。人们称八楼的房间就像议事厅,或者议会。培训中心孤零零的一栋楼,白色的,人们笑说,像白宫。不过,袁庚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在这间议事厅里。

在蛇口,类似的座谈不少。根据《蛇口通讯报》刊登的一份经理座谈会的记录,蛇口工业区的经理们在那些年关注的话题包括:应该将党政企分开,尝试把区管理局改为选举产生的管委会,任何领导干部的任职都不能是无限期的。他们还讨论了董事会的选举参照政府的民主选举体制是否合适,即便在西方,商业世界和政治世界的规则也都不同。不过,后来人们通常都认为,当年的蛇口不应该被视为只是一个工业区,它更像一个有实验精神的小政府。

一份报纸和戛然而止的舆论试验 | 深圳和它的 40 年③

一份报纸和戛然而止的舆论试验 | 深圳和它的 40 年③

在深圳、北京,越来越多的沙龙也在那几年涌现。记录蛇口试验的《争议与启示》对比了北京的一场“青年体育理论沙龙”,并评价说,它在组织和议题的设定上都没有蛇口成熟。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