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冷、黑马、魔性广告……世界杯中国企业收成冷热不均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此前盲目扩张,以及遭遇欧美“双反”调查,在中国光伏产业向好的大背景下,英利却由于债务缠身、经营亏损重组未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英利快速扩张的历程中,世界杯的确给其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英利给第一财经记者发来的资料数据显示,从2010年2月3日英利签约到 7月11日南非世界杯结束,英利在百度的关注度上升419%,媒体关注度上升400%;同时,国内外有关英利赞助世界杯的报道也多达2000多篇。 媒体关注度的提升仅仅是世界杯给这家新能源企业带来的收益之一。在市场方面,赞助世界杯对英利产品的市场表现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南非世界杯开赛后,英利的光伏组件需求量大大增长,英利在全球光伏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地位明显提升。 值得思考的是,相较于8年前, 世界杯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已有所变化。 2015年,震惊世界的国际足联(FIFA)贪腐丑闻曝光,数名国际足联高级官员被逮捕,其中包括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此后该事件不断发酵,这让很多国际品牌担心,继续赞助FIFA会有损自己的品牌形象。 2014年巴西世界杯结束后,索尼、阿联酋航空公司、德国大陆集团、强生、嘉实多等品牌在与FIFA合作期满后,没有选择续约。 去年,FIFA对其赞助体系进行了改革,此前“区域支持商”仅向世界杯举办国开放,现在变更为全球五大地区各享有四个赞助名额。 “这应该是此次中国企业占有赞助商一半席位的真正原因。但目前来看,大多数中国品牌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一些领先企业已经把目光转向广阔的海外市场。赞助世界杯至少是让中国品牌在全球消费者面前露脸的一种快捷途径。”凌平表示。 海信2016年在赞助欧洲足球锦标赛(即“欧洲杯”)中尝到了甜头。三星曾借奥运会营销,成为全球顶级品牌,背后有其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持续支撑。像TCL、海信这样的中国领先品牌,借力世界杯营销,在全球市场扩张,要真正实现向全球顶级品牌的蜕变,还需要继续苦练技术、产品、管理的内功。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