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百万外卖小哥的配送路线,我们发现了4个送餐流派
胆大心细的骑手不怕路跑远,就怕单不多;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顺路流”骑手的平均活动范围达到30平方公里,但高达80%的顺路单比例保证了他们并不需要多跑很多路。采取这种工作风格不仅考验骑手对区域内道路楼宇的熟悉程度、考验他们的路线规划和时间掌控能力,更是对随机应变能力的极大挑战。 第三种:“抢饭点”风格 (上图是某“抢饭点”风格的骑手在一天中某个时段的活动路径。这位骑手早上11点才上班,上班就忙得“飞起”;下午1-3点,骑手长时间休息;4点左右重新忙碌起来。) “抢饭点”的骑手一天中有60%左右的订单都集中在午饭、晚饭两个时段(行业平均水平为45%)。他们劳逸结合,在订单高峰期全力出动,手速脚速均远高于同行,又在繁重的工作后尽情休息,直到下一个饭点的到来。 第四种:“拼命郎”风格 (上图是某“拼命郎”风格的骑手在一天中某个时段的活动路径。这位骑手从6月19号早上7点多连续奔波到6月20号凌晨1点多,时长接近18个小时。) 有一些骑手,当你吃早饭的时候他们在路上,当你吃完夜宵他们还在路上。出勤高,跑单多,流水的顾客,铁打的小哥。平均奔波12个小时很辛苦?“拼命郎”们微微一笑,转身又踏上了征途。 在与时间、空间的无形竞赛中,外卖骑手远不是“吃得苦中苦”这么简单。在看似重复单调的奔波中,骑手结合自身能力的特点、工作区域的特点,靠经验和智慧发展出适合自己的风格,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服务顾客。 一单又一单,一天又一天。骑手们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手机通话记录里,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辛劳奔波、斗智斗力,才能让我们准时吃上热饭。 然而,在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中,人们往往更关注“迟到了”“态度差”这样的偶然事件,而忽略了骑手在绝大多数时候的准时和殷勤。 同很多背井离乡的劳动者一样,骑手跨越成百上千公里的距离去融入那些给予他们希望的城市,用辛劳的工作履行着对顾客“准时送达”的承诺。在骑手的送餐之路上,有风雨,有竞争,有磨砺,有成长。当“小哥”慢慢成为“老哥”,他们可能会这样说: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退休之时,他能够说:我美好的青春和巅峰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让人类吃上饭而斗争。”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