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产业实践正在让京东云“裂变”?
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为了让用户获得更顺畅的购物体验,11.11期间,京东云通过CDN(内容分发网络)对京东亿万张图片及视频进行了加速,整体峰值流量与去年同比涨幅44%左右,其中视频涨幅达到37%,图片访问量涨幅超过45%,而受益于近年来京东云CDN业务能力的迅猛跃迁,所有突发流量均由京东云CDN稳定承接。 不止于此,整个电商大促期间,京东云坚如磐石的技术基底,让其有充分的能力,完成对京东AI,京东物流,零售广告,以及集团IT系统的全方位保障。 换句话说,京东云的“裂变和突破”,让京东自身成为一大受益者。 3 当然,受益者还有许多。除了“对内”输送技术资源,京东云另一重任,是作为京东综合技术能力的重要出口,“对外”赋能。 譬如在“11.11”大促前,京东云对集团上云重点大客户提前进行了资源扩容和安全加固,为零售,物流,广告等不同行业,提供了稳定的计算服务,让整个协作体系内的每个参与者,都能从容应对短时间内的流量风暴和订单狂潮。 再举一个接地气的例子。 今年国庆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京东AI和京东云推出中国首部全民定制国庆献礼片《70年,我是主角》。用户上传正脸照片,就能通过AI换脸技术化身微电影主角,重温新中国70年的峥嵘岁月,活动总计生成了10000小时视频,相当于6000部电影的长度。 这其实殊为不易,高达千万的页面浏览量和200万个换脸视频背后,是京东云通过500台GPU服务器和1000台CPU服务器搭建的中流砥柱——在很大程度上,是京东云在后台的低调运行,才让这个有温度的项目,唤起无数网友的年代记忆。 说一个技术细节,在流量达到峰值期间,京东云后台要在十几秒的极短时间内,同时处理几万个换脸任务,团队需要完成“削峰填谷”的工作,在不浪费计算资源的情况下,保障高峰期时高并发换脸任务的平稳运行。在京东云计算集群中,还为该项目独立划出一个测试区进行流量模拟,确保后台监测与客户的真实体验一致。 最终,京东云成功实现了云计算技术在高强度,高密集,高并发情况下的顺遂运行,各种复杂技术的相互加持,让网友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忆峥嵘岁月。 结语 其实不难发现,无论是来自内部考验,还是外部磨练,京东云的迅速崛起得益于一次次扎实的实践,其综合技术实力已经得到市场的充分检验。 而依我之见,正是由于崛起于实践,哪怕俯瞰中国整个云端,京东云的产品与服务都具有很清晰的产业价值标签。 我认为这是京东基因在“云端”的延绵。众所周知,过去多年,京东在发展过程中,提供电子商务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这让其拥有海量的数据沉淀,以及对应用场景的卓越理解——如今,当整个商业基础设施向云端迁徙,京东当然能够从容面对,通过技术整合和生态搭建,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羽翼丰满,成为最具产业属性的云智能厂商。 而我相信,未来一次次更具挑战的产业实践,将会再次提升京东云裂变的速度。 静候佳音吧。 作者:李北辰,独立撰稿人,国内数十家媒体专栏作家,曾供职《南都周刊》《华夏时报》《财经》等媒体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