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崛起,漫画成为内容入口,快看漫画或成为新生代阅文?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泛娱乐产业核心是IP,对比IP发展领先的日本和美国,IP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小说和漫画。在国内对标志的形态分别为阅文和快看,阅文借助网文囊括国内80%的优质IP ,上市也会加速其IP的孵化和变现,快看三年内成为日活超 1000 万的国漫平台,D轮上亿美元的单笔最大漫画行业融资金额也将加速快看的发展。囊括 90 后喜欢动漫IP的快看会成为快看有机会成为下一个阅文吗? 阅文上市,快看融资,泛娱乐产业加速变革 当3Q大战结束腾讯开放后不久,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提出了泛娱乐的概念:泛娱乐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这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泛娱乐的核心是IP,更奠定了整个泛娱乐行业的发展基石。 2014 年,可以被看做是IP元年。
作为文娱最重要的分支,泛娱乐行业仍然是巨头的天下。领头羊腾讯以阅文为源头,港交所上市后获得的资源支持足以让阅文在文学IP变现和孵化上再度拉大与其他泛娱乐公司的差距。 阿里大文娱在近期换帅俞永福进,由优酷杨伟东担任轮值总裁也侧面反应出阿里对于阅文上市、IP被腾讯近乎垄断的危机感。杨伟东上位或许说明。阿里大文娱将强化分发的优势打造自制剧的新思路。 在IP来源的ACGN领域:游戏被网易腾讯制霸,小说(网文)被阅文掌控,只剩下动画和漫画两位一体的行业还存在可能性。 从网文到漫画, 80 后和 95 后内容消费入口的变化 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阶段性的产物。
从 60 后到 95 后的内容消费,可以明显看到从用户消费内容的类型,从严肃文学到网文、青春文学,再到日漫美漫,最后是国漫的演变,从文字到漫画的内容消费变化正是 80 后和 95 后内容消费最大的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字是根植于 80 后成长历程的内容消费模式,漫画和动画则是深埋于 95 后骨髓的DNA。 目前我们能看到阅文集团旗下的IP都以网文为主,无论是《全职高手》,还是《盗墓笔记》,抑或是《斗破苍穹》,只因为目前的IP变现主要服务于 80 后人群。而等到 95 后成长起来,当他们成为主要消费人群时,内容性IP演变成诸如《狐妖小红娘》、《整容游戏》这样的漫画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当阅文已经近乎垄断网文IP的背景下,想要获得IP只有两条路:从阅文处购买,以及从漫画等新行业获取,而后者无疑更适合长期布局。 日漫美漫影响了 80 后一代人,彼时国内内容消费以文字为主,而 95 后快速成长的当下,国内的内容消费逐渐看齐日本,国漫崛起日漫韩漫同样受欢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回顾日本漫画的发展可以看到中日漫画发展的惊人相似,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将日漫发展分为如下阶段:
对比国内漫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演变:
和日本一样,当漫画进入记号时代,成为生活方式之后,漫画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并且漫画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并不会出现 80 年代用户处于主食时代时摒弃漫画的状况。因为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对应的漫画内容供给。 漫画作为内容社交方式一经确立就很难改变,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日漫的《火影忍者》连载了 15 年才宣告完结,《海贼王》连载了 18 年还未完结,这都是整个 80 年代总共的记忆,一代一代的用户因为核心动漫留了下来,新一代的用户因为动漫成为生活方式而加入进来。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6 年- 2021 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有87%的日本人喜欢漫画、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在我国这个比例相当低,动画还有很远的未来可期,而国内诞生集英社这样的平台恐怕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无论是现在的快看漫画,还是腾讯动漫、有妖气,距离成为集英社的潜质并不明显。 快看有机会成为新生代的阅文吗? 95 后的内容消费入口变了,动漫崛起并且比重会越来越高,动漫成为用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会越来越重要,用户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动漫内容上,一如当下的日本,超过60%的国民都是动漫爱好者。 市场和用户兴趣是孵化IP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动漫领域是有可能和网文一样,成为新IP的孵化平台,一如 1997 年成立的榕树下和 2002 年成立的起点中文,在 10 余年后终于成为了阅文最重要的资产。而漫画正在逐步得到资本认可,仅 2017 年至今,国内动漫领域就获得了 86 起融资。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最大漫画平台的快看漫画来说,或在拥有 95 后的背景下将成为新生代的阅文。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