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付费将进入下半场,知识掮客们为何慌了?
2 从盲目到理性,付费用户的消费升级 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是矛盾的。他们总是一边希望获得更多有营养的有价值的信息,一边又希望这个信息能一看就懂;他们会因为担心落后于社会进程,而购买爆款的付费课程,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没有实质进步。 这就是知识付费大热下付费用户的最初缩影。相关数据显示,内容付费人群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年龄在20- 49 岁,两个条件放在一起,便勾勒出我们常说的“中产阶级”群体。 这部分群体的出生和成长,正好伴随的社会的转型和消费升级。他们的生活物质充裕,对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多。知识付费出现时,正好赶上了三次消费升级浪潮,顺应了内容产业消费升级的趋势。社会经济的提高,这些人的可支配收入也随之增长,有了更多的富余用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接受虚拟产品支付的年轻一代已养成,相较其他群体更容易接受付费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这部分人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压力较之其他群体也更大。房贷、职位提升、人际交往等问题让他们变得焦虑,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渴望得到自我提升,不甘人后。然而,快节奏的生活又让他们没办法慢下来去长期学习新事物,这时,付费内容的出现就像救命的稻草,给了他们心理安慰。 在某种程度上,早期的付费用户对待付费内容的态度,更像是带有功利性的盲目投资。他们并不会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是带着“别人都在买,自己不买可能就会错过几个亿”的心理去购买爆款付费内容。于是,《如何快速XXX》等内容在这个时期最为受欢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们发现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们看了很多“快速XXX”的内容,但似乎并没有对自己有任何帮助。久而久之,他们就再也不会打开这些内容,也不会记得某个老师。 随着行业的爆发,用户有了更多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户也开始停下来思考自己对内容价值的评估方式:包括对付费内容、付费内容的作用、付费内容价值的认识。这个阶段,用户对于内容平台和相关课程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用户对付费内容的认知走向成熟的时期,付费平台也必须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专业的内容,才能留住用户。《蔡康永的 201 堂情商课》、《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等节目在近阶段大受欢迎的原因,也是因为这种类型的课程看起来更有明确预期,更专业。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