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主义者陈一舟
“爱搞投资,但对产品的敏感不太够”,一人人公司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表示,“校内网之前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用户,但陈一舟觉得大学生消费能力弱,想吸纳更多的用户,于是把‘校内’改成‘人人’,但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从ChinaRen到人人,陈一舟两次抓住年轻人群体,而这个群体是后来无数社交媒体试图靠拢的概念,一旦沾边,股价能够起死回生,甚至是单独IPO,但陈一舟轻易地抽身了。 微博有段时间几乎死去,但从 2016 年开始活过来,就是因为抓住了年轻人,微博自己提供的数据显示, 2106 年贡献微博增长的主要群体是年轻群体和三四线城市用户,18—30 岁年轻用户群,已经占到了整个平台月活用户的将近 80%。 而QQ能够在微信的围剿之下还活得好好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群体。 而在海外,Snapchat能够单独上市也是因为抓住了年轻用户,从而让facebook惴惴不安。 陈一舟太聪明,看得到一个又一个的新机会,他很少在低迷的业务里面苦熬,一旦业务陷入低谷,就立即抽身,把之前的业务一笔勾销。 他先卖掉ChinaRen,在去年人人网转型为直播平台,产品经理干掉了时间轴这个最后能让大家怀念的东西——这也代表陈一舟和社交业务的再见。 图:转型后的人人直播平台 微博苦熬过,又活了过来,陈一舟极少苦熬,他说,“人人翻盘是场打不赢的仗”。 在 2016 年年底,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候说,“ 2011 年到 2012 年那段时间我们还是挺焦虑的,人人刚上市有业绩压力,同时抵御微博、微信的进攻,公司还要转型无线拿移动互联网船票。 一年之后,我想明白这个仗就不应该由我们来打,这是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判断的依据就是网络效应,微信的用户数比你大十倍,根据网络效应,我们建立的壁垒,只有腾讯的百分之一,怎么打也很难赢。这时候当然要思考未来,寻找新的价值点”。 陈一舟太聪明,他不会去打百分之一赢率的战,出售、寻找新业务、再出售、再转型。 而对于他转型做其它业务,他说,过去 10 年,除了Facebook放眼全球没什么纯互联网巨头公司出来,即使是Uber也是把互联网作为工具,本质是在改造传统行业提高效率,所以他做互联网金融和直播。 但他不够狠,做成一个好公司靠的是苦熬,陈一舟不是映客的奉佑生,他也不是趣店的罗敏,在他眼里大概是犯不着苦熬。 科技记者们少有人不喜欢陈一舟,他对外人十分随和,没有任何架子,思路清晰,在采访中有说服记者的逻辑能力。 就像那篇《我挺怀念那个 2008 年的人人网》中写的,人人网当时向各个阶层的孩子展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
我们也怀念人人网。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