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为王的一年过去了,资讯分发APP们还有哪些独辟蹊径的机会?
你订阅的是类似“有新的虐童案发生”、“共享单车又有跑路事件”、“豆瓣有8. 0 以上的电影”、“洋葱日报社假新闻有更新”这样的“推送开关”。即刻上的每一个订阅主题背后都是一名“信息管家”,帮你梳理、跟踪某个兴趣点的资讯,你订阅的是他们的服务。一开始是即刻官方在充当“信息管家”的角色,后来放开了用户创建主题。 即刻之所以受到追捧,说明了“按主题整理全网信息、打包为订阅服务”的信息需求远未满足。无论哪一个内容平台的兴趣标签筛网都过于粗疏,算法推荐也做不到这么精准,这种事情只能由人工来做。 而对于扎根于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的自媒体来说,即刻赋予了它们超越平台的推送权限,逃离了在汹涌滚动的信息流中被淹没的命运,也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整合各渠道“特别关注”的一站式平台。 然而,由于即刻高昂的主题发现门槛,低频的推送触发机制,对于用户主动性的要求,即刻一开始并未走出小众群体。而且随着用户订阅的主题越来越多,“信息管家”殷勤的推送越来越不堪其扰,本来是逃离其他平台信息负载来到即刻的用户,在这里再次陷落。 所幸,即刻团队从去年开始开始调整方向,向微博学习加入热门、热搜、推荐页、排行榜,降低用户发现门槛,转身成为一个“新鲜资讯、热门视频、精选八卦什么都有”的“全网热点聚合平台”——网络热门搞笑视频、今天有什么好笑的、当天转发最多的微博、抖音热播视频、B站热门三次元舞蹈……这也使它打出了“删光其他app也一定留下即刻”的口号,还把广告打到了快乐大本营的现场。 只是订阅主题的“马太效应”和“微博化”倾向,让一些用户感觉怅然若失:一款信息IFTTT工具的大众化之路注定要如此吗?(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张远)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