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零售业是如何赚钱的?
系统思考和瓶颈理论(TOC)认为,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少数几个制约因素/瓶颈,否则系统会无限增长。零售系统也是如此。如何提高零售门店的经营绩效,我们可以想出很多办法,但是如果不考虑关键制约要素,就无法清晰思考,也无法在关键点上聚焦。
总体而言,任何一家零售企业都面临四大制约要素: 1、流量:进店人数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 2、货架空间:货架空间是有限的,可以展示的SKU数是有限的。依靠多开店增加业绩是外延式增长,单店同比增长是真正的零售硬功夫; 3、顾客的钱包大小:目标客户钱包是固定的,客单价、笔单价不会一直增长; 4、顾客的关注力:顾客用于购物的关注、搜索、研究、比较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在信息碎片化时代。
我们在此讨论上述四个制约要素无法打破的前提下,零售企业增长的最小内核模型。多开店,多获取流量、多增加顾客、抢夺顾客更多时间属于“突破瓶颈”式的增长方式,往往伴随着运营成本的大幅增加,我们暂不讨论。
所以,对于零售业而言,真正的问题就是:
1、如何在流量既定的条件下,“榨干”每一位进店顾客的价值,实现持续销售; 2、如何在货架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货架上每一件商品都是顾客需要的; 3、如何节省顾客的关注力,让他/她非常便捷地发现所需要的商品,快速建立信任并产生购买决策; 4、如何通过高性价比帮顾客省钱,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形成复购和口碑。
图2:自营型零售业赚钱的基本框架
通过以上逻辑推导,复杂的零售经营之道,概括下来主要就是三句话:高动销、不缺货、周转快。
第一,不断提高货架上的畅销品比率。通过基于消费者洞察做完整的品类规划,结合“假设-验证”和“单品管理”不断优化商品组合。同时,建立高效的商品精准推荐机制,节约客户的关注力。
第二,畅销品永不缺货。零售业普遍存在20/80定律,10%的缺货率,造成的利润损失可能已经超过50%。7-11、优衣库这样聪明的零售商都极其重视缺货问题,而供应商准时交货率又是降低缺货率的关键指标。通过基于每个SKU做动态缓冲库存管理,实施拉动式,多频次小批量补货非常有助于减少缺货。
第三,在此基础上,尽量提升库存周转。在保证客户体验和不缺货的情况下,库存周转越快越好。优秀的零售企业,都在缩短lead time,提升周转上狠下功夫。7-11周转天数9天,国内便利店平均为29天;Costco库存周转率是Walmart的1.5倍;优衣库周转天数是84天,Zara只有它的1/3;西贝莜面村最慢20分钟上菜,外婆家一天翻台6~8次。如果货架上实现了高动销,再结合多频次小批量的拉动式补货,整体库存水位自然会降低到合理的水位上。最终会倒逼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不然的话,供应商还需要一个巨大的成品仓库做为最终的缓冲。而实施了柔性生产,需要的只是产能和原料的缓冲,市场风险会大大降低。
部分企业也会在节约运营成本上动脑子,但是运营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其结果也往往适得其反,比如管理层流失、员工士气下降、客户体验下降,等等。
本文讨论了一个零售业盈利的内核模型,在此框架之上,我们可以再思考在创新消费者洞察,加大营销投入获取更多流量,增加新的品类、新的渠道等外延式增长方式下,零售企业的具体经营之道。但我们相信,无论怎么变化,零售业的核心逻辑和本质是没有改变的。
欢迎交流!邮件请联系: wuyang.youwy@alibaba-inc.com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商业的本质在于“价值流的流动” | 新观察
![]()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