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一个可以延长用户停留时间的功能
这不仅不会让刷新功能发挥作用,有时会产生负面效果,有的会给用户造成负面映像,有的则是因为完全不需要这个能力,被彻底的无视了,但不论是何种表现结果,我们都需要支付该功能用来实现的开发成本,以及测试和验收成本,仔细算起来,这样的时间成本并不算低,毕竟背后都是人力成本,是要花钱的。 当用户规模最够大时,无效的刷新还会占用我们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性能压力。 即使是淘宝,在面对双十一时,也不得不减少次要借口的请求,甚至为此关闭一些比较重要的服务。 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并不是可以无限制挥霍的,我们很少考虑服务器压力只是因为数据量还太小,还可以挥霍,但这不应该是我们浪费资源的理由。 当我们对功能的认识足够清晰,足够灵活时,我们也能够更灵活的使用功能,今日头条的刷新就是最佳的案例。 可以说,这样的刷新为今日头条增加了30%的阅读时长。 “刷新”还可以这样用刷新在内容流的通常做法是从页面顶部向下滑动完成刷新的业务,这原本是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功能。 今日头条除了保留原始做法以外,还提供了另一个“刷新”功能的触发操作,当我们滑动到上一次更新点时,会给到用户一个提醒:“你刚刚看到这里,点击刷新”。 对刷新功能的巧妙应用,充分提升了用户的持续阅读性,在此之前,如何让用户持续看到新的内容,是资讯类产品让人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 我们只能按照一定的序列将内容呈现给用户,每一次用户使用产品就建立了新的加载点,随着内容的向下浏览,只能是看到以前阅读过的内容,此时用户的持续阅读就被打断了,需要多次滑动页面,回到页面顶部时,才能触发新的内容 原始的刷新功能触发条件是在页面顶部,向下滑动才会触发刷新,也就是必须在第一条内容的基础之上触发刷新。 当持续阅读了4页,5页时,就需要用户回到第一条内容,回到页面顶部才能触发刷新。
为用户建立阅读痕迹的实现原理十分简单,在用户执行刷新功能时,就建立一个内容之间的分割坐标,将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进行区分,并植入刷新功能的触发按键,就可以实现。 我们考虑的是让用户持续性阅读,较长的阅读时间便是由若干个持续阅读构成,持续阅读是长时间阅读的前置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操作步骤和间隔时长来判定,巧妙利用刷新功能为持续阅读带来的巨大价值。 没有插入式刷新之前,用户需要向上滑动4~6次才能获得10条新的内容,整个耗时需要0.5秒~1.5秒,也就是每间隔10条内容,用户回到顶部触发刷新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重复10次,就需要用户支付40~60次滑动操作,总时长耗损达到了5秒至15秒。 增加插入式刷新之后,用户只需要支付点击刷新的一步操作,以及0.1秒的刷新时间便可以达到持续阅读的效果。始终给到用户“阅读不完”的体验,通过对持续阅读体验的增强,最终导致用户长时间的停留。 每次刷新不能多加载一些内容吗?比如刷新一次,加载100条? 考虑到对服务器性能的最大化利用,用户每次刷新加载基本都只能获得10条左右的内容。 量,这是为了避免内容给太多,但是用户没有完全阅读导致的服务器资源损耗。同时,每次刷新加载的内容越多,下一次刷新所需要执行的成本越高。 巧妙的借助刷新的能力,就能规避新旧内容更替时,对用户持续阅读带来的“阻塞感”,让持续阅读变得更加流畅,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 想一想我们自己的操作习惯呢?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在看到插入式刷新时(你刚刚看到这里,点击刷新),是否会条件反射般点击刷新,继续阅读新的内容呢? 总结刷新功能有三种方式,分别是:
不满足使用条件时,容易让用户产生挫败感与失望感,会无意义的增加开发成本和服务器计算压力。 内容流的刷新,需要足够的内容更新频率,每日更新的内容在48条以上,内容更新越多,越需要刷新功能,反之越不需要该功能。 详情页的刷新,仅在用户高频访问的详情页,或者不希望用户返回的商品详情页需要对内容进行更新的能力。 网络异常也的刷新,则需要存在基础的网络信息读取,才需要植入该功能。 今日头条对刷新的另类应用方式,是基于“帮助用户获取最新内容”这一概念产生,并取得了极大的数据价值。 现在,我们很难说是谁原创了这样的使用方式,尽管文中以今日头条为例,但现在的资讯类产品,大部分都已经复制了该功能,已经难以追溯源头了,我们仅作为案例学习即可。 #专栏作家#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年经验产品经理,3年产品总监经验。擅长数据增长,商业模式。曾孵化过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创业产品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