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增长策略三步法:产品策略、内容载体和产品增长
产品经理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版本上线后用户如何达到增长目的”的声音。但是你是否知道增长有“活跃”、“拉新”、“留存”、“变现”和“推荐”这五种,所以你每次信誓旦旦的需求目标,到底能带来的是哪一部分的增长? 谈用户增长一定要谈一个公司——拼多多,是什么样的增长策略让这家公司短短4年活跃用户达到4亿(DAU差不多为1.3亿),而且在“电商”这个近乎垄断的行业? 回看这些电商平台,尤其是拼多多,仿佛做电商的逻辑是“在游戏上加了一个购物的场景”,面向用户的拼团、秒杀、砍价、助力、抽奖等都是一场游戏。用户得到的是拼团带来的省钱体验、邀请带来的社交体验、助力带来的娱乐体验、抽奖带来的惊喜体验等。 拼多多戏称是游戏化购物体验,似乎也不假,本质上也是营销服务足够直击用户(拼团、助力、砍价、抽奖等)。别忘了,营销只是作为用户增长获客的基础,背后还需要留存、活跃、召回的运营结果以及新用户、活跃用户、流失用户之间的运营管理。 产品经理都清楚,增长策略其实本质上是内容载体加上营销体系方法。营销方法无非就是如何通过奖励和刺激给用户兴奋感,但是内容载体可能是优质的课程、好玩的游戏、高效的工具等等,细数内容载体应用最广的还是游戏化场景设计。 所以,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业务如何进行游戏化设计。其实通过这个例子,后面针对其他内容的载体就是去换皮而已了。
再思考一点就是主动学习针对K12的学生来说永远是反人性的,那么“内容获客”从哪里切入?什么样的内容是学生喜欢的?会主动参与的? 从产品思考策略、产品内容(游戏化)策略和产品增长策略三层来一起聊下: 一、产品思考策略产品的用户为K12学生(核心用户是6-15岁),付费人群是家长(平均在30~42岁)。 以往的方式是家长主动给孩子报课,但是基本上以线下课程为主,在线教育报课偏弱。用户转化成本高,所以这也就是在线教育的获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催生孩子想要学习的场景,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化体验。可以理解为体验游戏化+高质量的课程。比如,类似叽里呱啦、小象编程等等。 二、产品内容(游戏化)策略针对于少儿类型游戏化体验的产品,大多数以地图解锁的闯关模式为落脚点,玩家通过闯关来解锁新的地图,直至拼凑一个整体地图。对应的游戏互动中有奖励体系,团队体系等等。那么融入到课程中,即加入任务模式。 游戏整体通过虚拟介质的方式,用一个导图来梳理下: 三、产品增长策略1. 活跃增长策略
日活的目的是让用户每天来做任务,对我们的产品、内容、品牌产生强认知和喜好,一定时间后成为活跃用户和付费用户。在游戏心理上,我们用了稳定获得感、随机惊喜感、损失的恐惧感等来刺激用户每天参与。 2. 拉新增长策略
整体的营销体系是建立在双方有奖励的基础上,通过老用户和任务设置获取新用户是拉新的核心策略。获客成本降低的关键就是这里,在游戏设计中我们提升了新用户的权重。 3. 留存增长策略
留存增长的策略主要是炫耀感和获得感。尤其是针对K12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完成了炫耀的感觉。 4. 变现策略
变现转化率的提升关键是“顺理成章、前后关联”,这是游戏化设计最大的价值所在。如果没有游戏化场景,整个转化模型只能是广告(流量)——转化(销售),后果就是高昂的流量成本和低效的转化率。 以下是以往做过的案例: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