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正确的竞品?具体方法是什么?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作为产品经理,选择竞品并进行竞品分析,是一个必做的日常工作。 产品经理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来源之一,就是通过竞品来获得或者参考。当然这不一定是正确的举动。但毫无疑问,竞品分析就好像做菜的一道必备工序一样。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选竞品呢?竞品的选择的目的有很多,比如:
(以上为情景分析,如有雷同,请对号入座) 选择竞品并进行分析,从中提炼正确的需求和动机,获取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策略,对我们的产品和业务帮助很大。这是我们为什么要选竞品的初衷。 我们真的懂得如何选择竞品吗? 01复盘和回顾笔者曾经在工作中进行的选品经验,跟大家分享下当时是如何进行的选品: 当时选择的竞品的策略,一般采取以下几个:
笔者所在的行业是某top知识付费领域,参考的这些竞品理论上没有多大大问题,对标的产品本身也是属于前列的产品。大家在彼此竞争、策略、产品迭代等方面,都有很多共通点。当然也会有差异化的地方,这也便于我们对不同的产品定位、路线和规划作出一定的判断。 但这真的对吗? 复盘后,我发现这样做其实是不正确的。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参考本身貌似让我们减少了很多精力,并且能快速达到同类水平。 好的方面是紧跟市场趋势的另一面,是步伐统一;不好的方面是,竞品选同类化,会让我们在后续产品对比、分析和需求提炼中受到局限,创新的思维也因此受到局限。 02白岩松说:“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来自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针对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价值越大,在于其不可替代性越强。面对同质化竞争压力情况下,创新和不可替代性往往是开启企业新利润点的一个重要武器。 什么是不可替代性?这里加个插曲。商业咨询专家刘润在其公众号上分享了关于“利润”的一些看法,跟大家分享下: 比如:某个企业推出了一款新产品,成本3元,卖了30元,一推出便大受欢迎。这样畅销了几年后,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价格一路下跌,最后跌到了3.3元。请问,这个利润是不是从27元降低到了3毛钱? 这样计算是没有错的。竞争红海下,自然如此。 刘润把27元称为了你为社会打工,社会发给你的“红包”。而0.3元,才是真正市场上的利润。市场奖赏你开发了一款新产品的红利。就是27元。 有一天,你的企业经过无数次试验,把产品的开发成本从3元降低到了1元,此时,你的利润是2.3元,比竞争对手多了近7倍。 而你把成本降低到1元,就是不可替代性,就是企业进行创新的价值,是市场会持续供给给你的真正“红利”。 故事讲完了。 它告诉我们,持续的利润来自于不可替代性。 企业所创造的产品是市场是没有的,那么,市场就会给你提供丰厚的回馈。 要知道,产品的推出来自于需求,而需求的来源,其中一部分便是来自竞品的分析。对竞品分析,首要的自然要选竞品。回顾下笔者之前所做的竞品分析,如果重新做一遍,我会从其他的维度、更高的维度去选择和分析,而不是局限在某个地方。 03我们再回顾下,选择竞品的意义是什么?
这里我再延伸出一层:选对竞品,帮助我们的产品业务提供创新的思路,获得突破,从而获得有利的市场和产品价值。 我们常见的竞品选品的思路,笔者把他们做了一些分类。这些分类未必非常标准,但它是我们所进行过竞品分析的常用思路。
实际上,以上的这些分类法,我称之为“静态选品法”。我们仔细观看发现,这些选品的策略基本基于线性维度去选择竞品,而不是动态角度。例如:在appstore上的某个细分领域里的app排名,随着时间会产生变动,不同阶段的top榜企业根本不一样。 举个血淋淋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做过一个创业项目,就是以淘集集看齐。而如今,淘集集陷入破产清算危机,供应商上门催债。几个月前还是风光不已,羡煞旁人,一脚踏入独角兽的地盘。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