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图]微信团队总结二维码的中国成长史
今天,微信特意总结了一份二维码在微信的成长史,一定程度上也是二维码在中国的成长史。 二维码诞生于1994年,发明者是日本Denso Wave株式会社的原昌宏,最初叫QR码,可容纳7000个数字,可处理汉字,读取速度比其他编码快10倍以上。 QR码诞生后,为提升行业效率、保证产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汽车零部件生产的电子看板管理使用QR码后,生产、出货、单据制作效率大大提升。 由于具有可追溯性,QR码也被用于食品、药品、隐形眼镜等商品的管理。 QR码来到中国之后,才有了二维码的新名字。 2011年1月,微信正式上线,已经有了扫码功能。 2011年12月,微信3.5版支持扫码加好友。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后台,支持扫码关注公众号。 2013年8月,微信5.0版增加扫一扫功能,支持扫条形码、图书和CD封面、街景,还可以翻译英文;微信支付上线也同时上线。 2014年9月,微信5.4版支持查看图片时识别图中二维码,支持面对面扫码收付款;刷卡支付上线,生成动态二维码和条形码,扫码即可完成收银。 2016年9月27日,微信买单功能上线,商户无需开发,一分钟即可完成签约,下载收款二维码。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线。 2017年4月,微信“葵花码”上线。 2017年12月6日,微信支付绑卡用户超8亿。 2018年11月14日,微信支付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超50%,其中线下日均商业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200%。 2018年底,微信支付码日均交易量超10亿次。 2019年9月,微信支付覆盖全国34个省市区、100多个行业。数千万家门店,支持境外60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12月13日,微信扫一扫升级支持识物等。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