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口罩“疯”:一场特殊的口罩生产竞赛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随之而来的是,药店里越来越难买到口罩,一度严重缺货,少数商家还借机抬高口罩价格,加剧民众恐慌。最终多家电商平台发声:禁止平台商家涨价销售口罩。疫情防控期间甚至还发生了拦截口罩的事,比如云南省大理市卫健局扣下重庆市委托企业跨境采购的防疫救急口罩,私自“调往一线”…… 尽管短短一个月内,我国口罩的紧缺程度已大大缓解,但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酵,美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等诸多海外国家的口罩也陆续陷入紧缺状态。
可见,口罩正成为“全球硬通货”。 此前,我国每天的口罩产能为2000万只,不过疫情的突袭,加上14亿的人口基数使得国内口罩的供求缺口迅速被拉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在3月2日宣布,我国口罩日产能与日产量已双双突破1亿只;2月29日的日产能、日产量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 可以说,口罩资源的迅速补给,增加了国内民众在特殊时期的“安全指数”。 如今,我国每天的口罩产能已破亿,该产能是如何迅速爬升的?期间又发生哪些值得解读的故事? 从2月开始,就不断有公司发布消息证实,正在进行口罩机的研发、生产等。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班加点,甚至跨界投入到了口罩生产中。比如车企中的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陕汽等,纺织服装企业中的三枪内衣、红豆、水星家纺等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口罩生产线。 近日,雷锋网特地调研整理了疫情期间参与口罩生产的一些企业,还原了这场“特殊”的口罩生产竞赛。 产能全开,口罩还是不够用 疫情中,医护人员、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更多健康的人……每个人每一天都离不开口罩,而国内的海量需求,让原本每天2000万的产能变得杯水车薪,再加上春节假期产能不足,国内的口罩稀缺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打赢疫情防控战,医疗器械类、以及一些原本的口罩供应厂商都在拼尽全力生产,其中包括稳健医疗、朝美、奥美医疗、阳普医疗等。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正是这些企业和原有的库存在支撑着我们的口罩供应,其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呢? 稳健医疗 24小时不停工,生产口罩超100000000个
朝美 口罩保供战的“特种部队”,跑出150%加速度
奥美医疗 全部用于保障湖北抗疫一线供应
阳普医疗 除了口罩,还有多个产品投入到本次战疫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具备医疗器械资质、能够生产医用口罩的生产企业占比不到 2%,而且传统医用口罩生产大多停留在半自动化阶段。尽管国内有稳健医疗、朝美、奥美医疗、阳普医疗等口罩生产厂商在产能全开地保障供应,甚至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捐助,但也很难填补前期口罩供求方面的巨大缺口。 没有什么是跨界做不了的 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供应,2月17日,国资委提出口罩等急需物资生产企业要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潜能,具备条件的企业也要抓紧转产扩能、保障供应。 但实际上,很多具备口罩生产条件的企业早已在尝试跨界。比亚迪、富士康、中石化等相继办起了口罩厂,随后,科技公司纷纷跟上,纺织服装和造纸的企业也参与进来。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月28日,加入口罩生产队伍的企业有2957家。 然而,口罩生产并非没有门槛,原材料、场地、设备和生产资质这几个条件至少要具备。而这些众多的跨界厂商主要是以汽车、代工/制造、纺织服装和造纸行业的企业为主。 据知情人士透露,车企能顺利参与进来,主要是因为机械制造业对口罩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场地和设备有着先天优势。具体情况为:
至于生产资质,不少地方政府开通“绿色通道”,为转产口罩企业快速办理生产许可。因此,车企跨界转产口罩就不是件难事了。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