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收购的惠普:能否撕下“老而垂死”的标签?
近期,在摩根士丹利的研报中可见,惠普正考虑放弃这种销售模式。在采访中,丁少将指出,现下惠普还无法扭转PC整体利润下滑的宿命,那当它再放弃了主盈利模式,未来能支撑它的还能是什么?“华尔街一直不太认可它的盈利模式。”牟震直指问题核心,惠普这家自上个世纪30年代产生的IT企业,身在科技领域里,可高附加值和股价成长性却存在问题,“PE(PriceEarningsRatio,市盈率)不是特别高”。对此,上述前惠普人也有同感,他认为处于商场乱战之中的惠普,让人看不到第二曲线,“它会被当作金融银行类的企业类型被评估价值。”这也进一步解释了华尔街缘何一直在背后有意推动惠普的业务模式并购和策略发展。 何时突围 身在打印领域的牟震觉得,这个行业能被评为传统IT企业,“这已经是褒奖了,实质上更加说明了,从产业技术到整个市场变化上都做得还不够好。” 这一问题在惠普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采访过程中,陈治平和牟震不由地会提及,惠普此前经历的多位CEO轮换,从而带来的经营震动、模式并购、业务拆分及发展等诸多问题。 特别是当AI、大数据、云等新兴技术推动起来的创新科技企业,涌动于移动互联网浪潮之际,“惠普更像是还停留在上一波信息革命浪潮中的IT企业。”陈治平这样说,是基于惠普的客户、供应商等组织相对传统,让他不得不将其划入相对传统型科技企业的队列中去。 实际上,除了PC和打印业务,惠普近年来通过设备输出,同时面向消费者、中小企业(SMB)、大企业以及图形图像行业的用户提供着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记者通过与惠普有战略合作的阳光印网coo杨斌对话了解到,“惠普的数字印刷设备,为阳光印网的企业级客户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印刷产品。”据他介绍,通过扫码,可以从手机上方便地完成个性化标签定制,将信息传递到系统后台,再对接到惠普的Indigo印刷机上,完成个性化标签的生产,最后发送给客户。 除了基于设备服务于企业级客户,惠普企业有限公司(HewlettPackardEnterpriseCo.)也通过服务器输出在云计算方面转变。但效果让华尔街担忧。 从HPE2020年第一财季业绩来看,服务器销售额为69.5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甚至,这已经是销售连续第五个季度同比下降。 依据克里斯坦森的颠覆式创新理论,陈治平以同在硅谷的互联网巨头亚马逊13年前选择在原有电子书业务基础上,创新开发Kindle这一阅读器为例,“这不仅是一种硬件开发,更是为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直至今日也广受欢迎。”他认为,惠普需要持续发展突破原有价值网络的创新技术或业务,并且短期亏损也可以被理解,毕竟这或许是能成为未来带动或牵引它持续发展的增长机遇。 从硅谷一路走来,“惠普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前都创造了不少奇迹,某种程度上都可以与苹果公司比肩。”牟震如是评价他所知道的惠普。 其实,惠普文化是被前惠普人广为赞同的,“应对激烈的竞争,既要保持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又要把日子过好,这就需要取舍。”通过与惠普长达13年的共生发展,上述前惠普人发现,“惠普文化都是在‘守业’,过于强调尊重、开放,而忽略了如何去竞争、调整方向。”继而,他又补充到,“惠普文化里缺少了斗志,它应对变化的能力远远不够。” 确实如此,在牟震的观察中,即便面对“数字化”、“无纸化”等创新场景的冲击和挑战,当下的惠普业没有特别大变化。 “公众视野里对它的期望值太高了,跟它现在的发展不能匹配上。”他认为正因如此,惠普被贴上了“老而垂死”的标签。 虽不如当年星光熠熠,可牟震觉得惠普这样一个跨国巨头,是个不缺野心的企业。他告诉记者,“惠普聚集了不少在产业里积攒经验数十年的创新人才,他们也都想让惠普做得更大更有突破,但最重要的是,它的决策机制、管理方式都倍受董事会、执行团队以及华尔街等等各种层面制衡。“ 在牟震看来,惠普要想突围,亟需正视的是,如何在“战略和执行上,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统一性”。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