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云的方式保护云:如何用云原生SOC降低云上内部用户风险?
该类场景聚焦于用户在单位时间内涉及的操作事件种类数。结合历史数据以及实际工作需求来看,一个行为正常的子账号在单位时间内操作事件的种类必然不会太多,若子账号在一定时间段内执行的操作种类数超过预警值,则可以说明该类用户存在试探性操作的可能性,可能是对业务不熟悉或者黑客入侵。 基于以上需求,用户权限遍历的场景检测逻辑如下所示: (四)新用户高危操作 该类场景关注的是用户在被创建后的一小时内是否存在风险。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一个低风险的新用户在被创建后一般不会进行大量高风险操作,而是会较小心的查看一些数据,例如查看服务器流量情况,这类操作本身就是低风险的,而且涉及的事件类型也比较固定。因此,首先对所有的事件类型进行粗略的风险评估,抽取其中高风险的事件类型,然后重点关注用户新入后的操作记录中涉及这些高风险事件类型的操作。若高危操作过多,则该新用户可能为误操作或为黑客创建。 基于以上需求,新用户高危操作的场景检测逻辑如下所示: 四、实际案例解析 在UBA模块正式上线运行后,腾讯云安全运营中心也陆续接到了一些客户关于告警的反馈,其中来自某互联网公司的反馈引起了安全人员的注意。该客户反馈其名下一个子用户存在用户权限遍历告警,还在UBA概览页的登录来源地图中发现了来自境外的登陆信息。 在排查用户权限遍历告警中,我们发现该子用户当天进行了大量的存储桶相关操作以及一些权限检查操作,因操作种类数超过了场景检测阈值,因此进行了相应告警。之后又分析了用户操作行为日志中来自境外的操作记录,发现这些操作记录均属于API调用。调查到这里,安全人员发现了该事件的严重性,在与相关人员沟通后,确认到该子用户的SecretKey已经泄漏,客户确认该子用户操作与以往不符,随即进行了一系列响应和补救措施,防止更严重的安全事件发生。在确定风险来源后,除了删除已经泄漏的SecretKey外,在安全人员的建议下,该用户还开启了安全运营中心的泄漏检测模块,防止以后类似的事情发生。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