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揭秘IP制造厂迪士尼如何收买人心?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业曾引发了一次口水战,结论自然不必多说,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火爆也代表了这个IP成功的秘密,迪士尼方面提出,“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比如在这里有个“十二朋友园”,是按照中国十二生肖做的项目,而十二个动物则是挑选的迪士尼电影中的动物角色,这就是是本土化与迪士尼的融合。 迪士尼如何IP变现 迪士尼IP变现的能力是殿堂级的,在 2016 年迪士尼的总营业额达到创纪录的 553 亿美元,超过了中国BAT收入之和。其中大部分来自IP价值收入。归纳起来看有三种主要方式: 1.迪士尼乐园收入 票房、迪士尼乐园以及衍生品成为了表现主流,而其中迪士尼乐园受益的60%来自衍生品的消费,在迪士尼乐园,任何一个游戏项目的出口,都设置了一家礼品商店。乐园门票及酒店住宿,乐园内的餐饮服务亦是迪士尼的重要收入来源。有数据表明,在迪士尼乐园主营收入部分中,门票收入约占比为30%,餐饮15%,住宿13%,购物25%,其他17%。 2.品牌授权 迪士尼衍生品的产业链,其开拓了电影、乐园、邮轮、服饰、出版物、音乐剧、玩具、食品、教育、日用品、电子类产品等一系列消费品。迪士尼在全球有 3000 多家授权商,生产 10 万多种迪士尼卡通形象产品。每年9- 10 月,迪士尼都会召开授权大会,发布未来一年的电影上映计划,寻找合作商。 迪士尼也占据了中国动漫形象授权的55%。曾有媒体透露,被授权商需要缴纳的授权费,大约是承诺销售额的15%,这还不包括后期迪士尼从销售额中提取的分润,因此授权生意对其而言就是IP变现直接的方式。 3.自营渠道 自营店是迪士尼衍生品主要销售渠道, 2015 年,占地面积约 5000 平方米、全球最大的迪士尼旗舰店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业。 2017 年 9 月中国第二家迪士尼点在上海兴业太古汇正式开业,这也是迪士尼推出六个新型店铺样板间其中之一。 中国是迪士尼除美国本土外最大的投资市场,主要开发的市场就在上海,迪士尼已经在上海建立一个迪士尼乐园,两家迪士尼商店。迪士尼的逻辑是先把上海以及周边的价值开发出来似乎更为划算。 迪士尼的启示 只要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在很多的消费场所都可以看到印有迪士尼的各种经典IP形象的商品,不必多讲,你能数出来的知名消费品牌,大多数都和迪士尼产生过合作,前不久,来伊份也和迪士尼合作共同开发相应的产品。 而大型商超、购物中心的各种IP营销或展览更是数不胜数,IP现象已经成为了常态,其实这不难理解,在竞争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状态下,IP不仅能标新立异,更能激发粉丝的潜在势能,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厂商愿意花高价和迪士尼合作,本身而言迪士尼就是超级IP,粉丝无数。 但是对于零售企业来讲,IP借势最多也是一次营销行为,其价格不菲,IP使用也会有时间上的限制,于是,自建IP也考验了很多零售商和制造企业的想象力。 自建IP,说白了就是IP与用户一起成长的过程,每家企业都希望成为百年老店,自建IP符合自身文化以及市场需求,同时赋予故事性和价值认同。现在看,当年海尔兄弟系列动画片不失是海尔集团IP塑造的经典之作,只可惜早已没有下文。 品途商业评论认为,零售制造行业最经典的IP案例就是玛氏糖果的M豆巧克力,不仅是形象,以及那句“快到碗里来”都拉进了IP与消费者的距离,有形象、有故事、有场景。 IP塑造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高效娱乐化,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谁能在最短时间抓住人们的关注度,谁就能赢得市场。还是凯文·凯利那句话——“用户的关注在哪,金钱就在哪”。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