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五个大“坑”:老板不好当,且行且闪避
“有前人带路,会少走很多弯路,而且事半功倍。”在创业导师提出的“创业就是选行业”铁律下,钱敏和同学们开始从许多创业成功案例里,筛选所谓正确的行业和项目,“(哪一行)造就的成功者多,哪一行就更有市场机会。” 随着电子支付的兴起,钱敏似乎看到了支付平台所能带来的商机。于是不顾家里反对,在 2013 年抵押了父母房产,从银行贷款 130 万元组建了公司和核心团队,开始研发在线收款平台。 “当时感觉电子支付的市场很大,只要乐惠和钱方(均是电子支付聚合收款平台)能够做到的,我们一定也能做到。”想法虽美好,但现实却无情地给了钱敏“一巴掌”。 让他和团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款能够为商家提供聚合多方收款的便利产品,在 2014 年初推向市场后,将近一年多时间只“捕获”了不足 50 家商户加入,收款服务费加起来还远不够支付研发团队的工资。 “烧光了贷款,扛不住就只能宣告失败。”创业一年半后,无力偿还贷款的他只能任由银行和法院将房产冻结拍卖,一家人租房居住。然而,钱敏的创业失败,却不是个案。 他告诉懂懂笔记,截止到去年初,同期创业训练营里的 30 位创业学员,项目成功率基本为零,有70%的项目没能熬过一年就宣告失败了,还有几个仍在生死线挣扎。“创业就是选行业”的铁律,如今看来似乎并不奏效。 有人说,行业数量有限,创业者又那么多,项目怎么样都会“重叠”。殊不知,即便同行业同质化的项目,有心的创业者依旧能够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建立起专属的竞争壁垒。 而这里的盲目跟风,指的是部分创业者“眼红”领跑者赚了钱,在没有想清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就根据“成功学”、“教科书”里的案例依葫芦画瓢。 且不说别人在成功之前经历了多少积淀、吃了多少苦,创业者们真的认为,网上、书上、讲师口中那些所谓成功案例,会原汁原味的将成功规律写出来? 如果信以为真,那真的是Too young,too simple!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