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给支付宝留下的最后一道难题
对比三个阶段,也能发现一些相似性:面对开放命题,团队在不同阶段找落点的角度不同;要做基础设施,需要解决方案,也要用战略性产品来过度。前两个阶段往往走到了战略性产品这一步,然后遇挫,再调整,进入下一个阶段。 2.1 金融探索 2.1.1 芝麻雏形: 做出来信用分 大多数用户第一次接触芝麻信用是通过“芝麻信用分”,这种产品和美国的FICO分(美国个人征信评分领域的龙头公司)非常相似。 事实上,芝麻早期设计业务模式就是围绕信用评分做产品体系和模型去承载信用;前期是基于已有的数据,模仿美国的体系来设置维度,怎么刻画用户信用,怎么分区呈现,怎么定义最低分最高分。 早期芝麻团队配置围绕着这个设计,2013年左右团队10多个人,主要成员都是技术和算法模型的同学。到2015年拿到征信试点资格,挖来了之前在FICO负责算法和模型工具研发的德豪担任首席科学家。 在起步阶段,芝麻和信用支付(后来的花呗等业务)就没有放在一起,原因在于两边技术和模型团队产生很大争议——芝麻信用分的模型中一些数据包含生活场景还有公益和扬善的考虑,不完全是金融场景,信用支付团队觉得在金融场景应用不合适。 虽然最初内核参考成熟的FICO分,但是芝麻信用分的模型一直在调,加入了很多行为守信的参数,逻辑是“信用好而不是有钱”。 这种建模方法让早期的芝麻信用在用户画像方面有所突破,能够在行为数据上抽象看信用情况。2013到2014年的时候孙权直接带信用业务,把雏形定性为商业大信用体系。 这阶段的芝麻在场景上探索过婚恋场景,在百合网用等级的方式接入了芝麻分数,还跟《非诚勿扰》做了市场活动,还考虑过职业社交场景,看能不能嵌入钉钉做合作。 ![]() 2.1.2 金融信用探索 2015年元旦,招商银行背景出身的悦雅加入蚂蚁金服,担任芝麻信用事业部总经理。蚂蚁金服当时有18个VP向总裁井贤栋(Eric)汇报,悦雅是其中之一。也就在这个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允许8家公司开展第一批个人征信试点业务,芝麻信用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的芝麻信用已经经过了两三年的打磨,随着监管上取得的突破,团队做出决策要马上推出一个能被感知到的产品。于是在2015年1月28日,芝麻信用评分正式上线。 2015年芝麻信用的核心在于芝麻信用评分,做的是针对个人的评信和用信体系。和2014年相比,芝麻在业务上加强了金融场景,对外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企业信用评估能力,赋能他们做小微企业贷款。 2015年恰好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时候,互金成为热潮而且需要风险评估依据,所以芝麻团队在金融场景上先从互金突破,进而影响银行,在业务上考虑做收口,希望能借此逐渐被市场认同。 芝麻方式是接入风险评估,而不是直接给用户放贷。对机构来说,有芝麻提供的风控参考,降低了逾期率和风控成本。对芝麻来说,这些能力输出直接能影响到外部机构的产品,打磨了芝麻不少的基础产品能力。 芝麻的金融场景跟银行合作小微贷款,浦发当时在线上就有申请的入口。但这种合作对于芝麻来说往往会牺牲一些流量,在数据回流的层面又会面临监管上的问题,很难达成利益最大化。内部推动时向上难交代,商务落地推进往往也会有外部阻力。 回头看前几年的P2P暴雷乱象,支付宝很早切断了与P2P的合作,有远见也有侥幸。2014年,孙权当时兼任支付宝首席风险官,坚决不允许支付宝自己来做P2P,也不允许给P2P提供支付通道。他在各种场合呼吁对P2P要严加监管,7月在“2014中国中小企业产融结合发展论坛”上预计,未来12-18个月内将有一定数量的P2P企业会倒闭。 “面对金融风险,我们必须要谨慎,特别是关于信用风险管理。我一直跟同事说,做银行、信贷,我们必须要对信用风险管理保持足够的敬畏,这些东西不是因为你有激情和资本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就能对冲风险。” 他直言不讳:“信用发展到今天,没有百花齐放,我认为跟宏观政策有关系。市场要发展,必须在宏观上有支持,单靠微观的创新是不行的。” 2.1.3 金融受挫,开放受限 服务金融机构,本质上是在做能力开放。 2016年,做完金融场景的第二年,马云来关注过芝麻的开放情况,觉得“还是束手束脚得太厉害”。 这里面就涉及到开放的问题,到底开什么?又不放什么? 芝麻与网贷平台短暂有过合作,对方往往看重流量,而信用评估能力会被弱化。芝麻希望的是有用户使用、有接入、有调用量,早期在端外的应用会遇到这种问题。后来芝麻做收口,不出端,做了数据回流的接口来采集数据,但是又很难验证假数据等等问题,很难寻找开放的度。 2016年起,政府启动大规模的互联网金融清理整顿行动。在这种大背景下,蚂蚁金服和芝麻没有贪恋窗口期,在16年底和17年初,管理层做出了全面清退互金的判断,决定停掉与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能力和数据合作。芝麻信用明确表示,2017年8月31日前,所有与芝麻信用合作的平台(包括放贷平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等),都必须提供放贷资质或者授权文件,否则将无法继续提供合作。 据了解,一网贷平台收到芝麻信用关于终止服务的通知,理由是“芝麻信用持续收到多起用户对贵公司存在收取法定保护利率以上各类费用、不当催收等方面的投诉”。 因此,2017年6月和7月是不合规互金平台跑路频发的时期,这一轮暴雷都没有再牵扯到芝麻和蚂蚁。 同时,开放和自营往往有矛盾。 蚂蚁体量大,也更要合规,当芝麻把能力开放给外部的“野路子”公司,合规的自营业务往往要吃亏。 到了2017年5月,央行做了一刀切的决策,8家个人征信机构全不合格。这个判断主要基于几点: “与钱有关的才叫征信”,社会诚信与征信是两回事 个人征信必须是“独立第三方”,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 各家所谓的业务闭环造成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信息共享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但随着监管的收紧,芝麻在金融场景上对开放性问题做出的回答走向了尾声,“互金切入-影响银行-产品收口-社会认可”的解决方案受挫。 2.2 发力生活 2.2.1 消灭1000亿押金 金融场景不做了,芝麻信用不可能成为中国的FICO分了。 这不一定是坏处,孙权说,芝麻信用一开始就不是做金融信用的。FICO是美国社会基于金融信用出来的东西,但商业信用可能是中国社会的机会,芝麻不需要长在金融征信上,产品形态也可以超越信用评估报告和分数。 芝麻信用开通数的持续增长依赖更多场景,团队一开始就花了很多时间做生活场景铺盖: 2015年1月和神州租车合作,提供免押租车服务 马云说服一些国家做信用签证,2015年6月芝麻和阿里旅行合作,提供便捷签证新加坡的服务。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