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位CEO自述:这场疫情教给我的
学到的最大一课是,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折衷与中庸是一门艺术,砥砺而行的总是少数。譬如,疫情期间,在“保障公司人员的安全”与“用机器人为抗疫做些贡献”之间,以及“不能裁员”与“保证公司健康发展”之间,我们的确犹豫了很长时间,这个很难抉择。 另外,疫情也改变了我们的产品策略,会把机器人产品品类做得更加聚焦,从供应链管理、售后等角度看都会有好处。疫情也让我发现了企业组织体系上的一些不足,这是疫后我们会去“加固”的部分。 但无论如何,都是“即便始终站在黑暗中,但我们也依然心中要有光”。 ![]() CEO自述精华版03 制图:虎嗅 43. 杨振华+熊猫不走+餐饮 我们其实还好,因为本来就纯线上,相当于外卖。然后固定开支少,成本都是变动成本比较多,租金占比不到4%。而且本来毛利高。业绩降四成,只要配套成本及时降下来,一样有净利。我们二月份整体收支平衡,美团外卖的订单是增长的,总体微利。 要说大的影响,就是让我们按下发展的暂停键,整体扩张进度往后延两个月。疫情之下,机构的信心与情绪会受影响。 另外,原计划五月份开始融资,那这几个月的业绩是重要参考数据,这几个月的业绩肯定受影响,所以变相的估值肯定就上不去了,至少会比疫情前我们原来的预期低一些。所以我们要么到七月后融资,等疫情过后的几个月的业绩增长来保证更理想的估值。要是还是按原来的时间节点,那估值就会被投资机构占便宜了。 我们本来有一座新城市要开的,就是武汉!一月初就天天盯着,所以我们算是比较早重视这个疫情的,然后疫情一扩,我们的配套行动才能及时且高度重视。年前就进行了调整。严控成本,紧盯现金流,人员优化,暂缓拓展,利用空档线上培训学习。 人工占比较高,但占比高的收入高的如配送员,是拿计件提成奖金的,所以也还好,加上年前紧急优化,淘汰了一些不合格的,又引导调休一部分。具体如下: 一 ,紧盯现金流,紧控成本:1)广宣,地推,二月全停。三月看疫情再定;2)人员在元宵前,争取优化掉20%。 二,全司严阵以待,减少风险。但对未来整体乐观,相信最迟三月底能有效控制。到时候出去聚会,会成为憋了一段时间的民众的“渴望”。从上次非典数据看,疫情后,餐饮消费类是上升最猛最快的。 三,趁此机会,补课,磨刀。增加针对主管以上的管理层各种线上培训与沟通。相信三四月也会是招聘洼地。 四,过去就想改善升级的提高人效的各种如财务系统,智能客服,生产设备,内部行政系统等定制与升级的,快马加鞭。用系统软件,设备,来提高效率,减少人手。 44. 刘靖康+Insta360+数码硬件 公司账上要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去应付黑天鹅事件,这次估计很多公司都要挂了。我们之前销售和市场的策略是全球化,中国占我们收入1/4,疫情怎么影响,短期内都可以通过刺激海外市场能缓回来。但是供应链全在国内,所以也是死翘翘,收入直接没掉很多。以后为了缓冲风险,除了市场和销售要全球化,也要考虑供应链分散到一些其他成本差不多的国家。 这次被迫产生的远程办公,也给了我一些思考。企业需要员工在公司里办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其实如果能把工作目标管理好,很多形式都不是必须的。相反,如果工作目标管理得不好, 在哪里都很容易摸鱼。 最后,虽然生意多少都受到一些影响,但是还是感谢党和国家牛逼,自上到下面的街道办小区,执行力都非常牛逼,有效把疫情控制住了,极大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45. 陈郢+有好东西&十荟团+社区团购 最深的冲击:企业如何在困难时刻,行使好自己的社会责任。社区团购正好能在抗疫大战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克服挑战,行使好自己的责任。这里面团队和行业有很多可歌可泣,让人感动的例子。 最大的一课:困难是一面镜子。在困难面前,解决问题的同时,其实是在增强自己。比如我们在疫情阶段操练了一下远程协同办公,这个对我们管理一个覆盖很多省份和区域的全国业务,从长期来讲,都很有帮助。 46. 解勇+植物医生+美妆 最大冲击这点,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但是我最直观的感受是线下活动实在太重要了。疫情没来之前,我们以为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家里完成,但疫情来了完全不是这回事儿,所以说这次疫情对实体店、实体经济的打击太大了。这次疫情正好有时间可以多看看书,最近一直在看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包括黑死病,死亡率达到30%,让人类文明出现了极大的倒退,所以说人类历史出现倒退并非不可能。当然黑死病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了。 最大的一课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真正承受过下滑的压力。因为我们这代人普遍是在改革开放后参加工作,甚至出生,我们已经习惯了高速或者匀速的增长。但这次疫情发生的背景是中国经济下行,甚至疫情过去了,经济大概率还是下行的。也就说,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些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思考自己和公司的经营理念?一句话,做好自己的主业。 这轮疫情对大多数公司都是生死考验,最后留下的一定是做好自己的主业的公司,倒下的一定是心存杂念,资源不集中的公司。疫情只是外因而已。 47. 金洁+若联科技+无人机 我觉得最大的冲击是考验CEO的落地能力,换种说法就是“做减法的能力”,把不必要的开支,不必要的业务,全都砍掉,聚焦现金流,聚焦最可行项目业务。 这次暴露的问题就有现金流问题。之前可能对整个大环境以及自己所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等各方面判断过于乐观,疫情就像一下子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脑袋瞬间就变清醒了。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