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储存器之光”奇梦达的衰落史
镁光取代奇梦达成为华亚科股东后,镁光已增加从华亚科的拿货,在当时看来,华亚科的发展,实际上因为镁光的补位,除了应收账款的问题,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影响。 ![]() 华邦也一样困难重重,在奇梦达宣布破产之际,华邦已停止对奇梦达的所有出货,剩下的标准型DRAM晶片会转由自己销售,当时华邦给奇梦达代工的12二英寸晶圆厂产能约2万片/月,而且还有3000万美元的应收款项。 当然,华邦想要重新建立销售渠道肯定需要一定时间,这对于华邦后面的营收肯定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些货不能即时卖给奇梦达,而是产成品放在仓库,势必会直接影响营收。 好在奇梦达授权的的埋入式技术及华邦65nm制程工艺当时已经成熟并量产,算是留下了华邦竞争的希望。而奇梦达已经突破的46nm工艺,成了华邦最后的尊严,由于后期华邦放弃标准型DRAM的生产,奇梦达遗留的工艺制程,停留在了46nm。 其次,最大的影响就是奇梦达的技术。合肥长鑫的购买行为,也可能让奇梦达的技术,重新焕发第二春。 坊间有人说,奇梦达的失败,并不是技术上的失败,而是在发展沟槽式技术并推出类似堆栈式技术的“埋入式技术”之后,没有等到资金来进行,就倒下了。比如,埋入式技术通过华亚科,走入了镁光的技术体系。 三星、镁光和SK海力士三大主流厂商今天的DRAM上都找到了奇梦达当年做的“埋入式技术”架构的身影,比如埋入式字线DRAM单元三极管,以及蜂窝式电容结构,在众多10nm级DRAM产品中,纷纷采用这些技术。 随着尔必达被镁光收购,DRAM市场成为了韩系(三星与海力士)与美国(镁光)两个国家的三国演义。 合肥长鑫、长江存储为代表的大陆储存器厂商,成为了最后可能冲击这份市场占有率榜单的角色。 6 教训 在奇梦达的衰落中,我们看到,不是简单的经营、技术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倒在了政策及专利的门前。 首先,奇梦达的倒下,和德国政府、欧洲委员会有极大的关系,在奇梦达向政府求助时,政府的部分功能在这个时候,丢失了。比如德国政府提出的部分国有化的要求,比如要求大股东(母公司)同等出资,比如需要通过欧洲委员会审批等。 最终,奇梦达倒在了政府拒绝救助之前,并被破产清算。 反观三星和海力士,三星在200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118%的总利润来扩产。 海力士方面,1999年是内存界的大变年,排名世界第三的韩国现代半导体(现在的SK Hynix)因政府施压,并购了第五名LG半导体,2012年SK电讯成为Hynix大股东时,现代半导体更名SK Hynix(现SK海力士),2015年,在英特尔(Intel)决定将2015年设备投资规模,从87亿美元缩减11.5%至77亿美元; 台积电设备投资规模也从120亿美元减少约8%至110亿美元。在这个时候,海力士重复三星的逆周期大投资,狂砸260亿美元准备在韩国新建两个内存工厂,其资金来源,就是由韩国政府牵头,国有银行KEB银行贷款投资。 可以看到,三星及海力士的“逆周期投资”,是韩国“举国之力”发展储存器产业的产物,才造就了两家超过70%以上的储存器占有率。 就今天中国开始搞储存器产业的背景下,大基金、国家储存器基地等政策性资金、项目都可以看到决心,紫光集团这样的大国企也是储存器产业的重要领导力。 其次,储存器产业的确是烧钱的产业,奇梦达的倒下,就是在新制程工艺新建与投产前。按照奇梦达代工厂华邦的信息,其遗留给华邦的65nm工艺,在当时在2-3年内,都具有竞争力,也就是说,这一工艺能延续两个代次的工艺更新,而且奇梦达还有更新更先进的46nm制程工艺,然而,奇梦达没有等到新工艺产线的兴建和投产。 就国内现在的储存器产业而言,除了曝光的长江存储在量产64层内存之外,试图直接跳过现在主流的96层工艺,直接进行128层研发和试产。而合肥长鑫已经量产LPDDR4 8G的产品,并已经出货给客户,但是现阶段国外的协议已经升级到LPDDR5,最大的单条16GB的LPDRR5已经在三星量产并出货。 ![]() 第三,在目前的DRAM专利背景下,获得奇梦达技术的,除了紫光集团外,合肥长鑫是最大的专利技术持有人,但是,不得不考虑到,合肥长鑫可能遇到的专利战。 2009年破产的奇梦达,慕尼黑研发中心早已人去楼空,这些工作人员被各大内存厂商悉数吸收。西安研发中心当时已经被西安华芯(原浪潮集团旗下公司,今天的紫光国芯)收购。 所以,声称“技术来源于奇梦达”的合肥长鑫,如果要规避专利战,除非长鑫是与紫光共享奇梦达的DRAM技术,当然,同为国内厂家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要规避镁光,估计就有点困难了。 2008年10月8日,镁光收购奇梦达持有与南亚科合资的华亚科35%股份,奇梦达退出,但是知识产权归华亚科有。为进一步获得DRAM的技术,镁光在2015年12月14日,耗资32亿新台币收购南亚科,南亚科退市。 毫无疑问,镁光通过收购,获得了GDDR及LPDDR的相关技术,这中间,肯定包含了不少奇梦达遗留的专利技术。 另外, 2012年7月2日,镁光耗资600亿日元(约合7.50亿美元)现金收购尔必达,从而获得了25nm制程工艺技术,而这些技术演进,其中一部分来自于之前尔必达与奇梦达的合作伙伴华邦。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