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江卫忠:互联网人转行做智能车 要跳脱出以往的产品思维、做好应对整车变化的心理准备
汽车是以可靠、安全为基准的工具,任何功能上的改动都不允许出现问题。在改动了空调模块后,就要同时对内饰等其他部件进行严格的集成测试。 所以,互联网人转行做汽车,需要跳脱出以往的产品思维惯性,做好应对整车硬件变化的心理准备。” TechWeb:从互联网到造车,哪些经验可以直接移植过来? 江:“我认为核心两点,一是数据驱动,二是拥抱变化。 首先,我们看到传统主机厂的数据多为消费二手数据,这是一种很低效的做法。他们会通过购买调研报告、设立‘皮尺部’,以应对来自外部的产品竞争。 小鹏从卖出第一辆车开始,就在积累海量的用户数据,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些数据是一手的,可以通过交叉验证直接理解用户诉求,可以理解你的用车习惯。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车门闭合频率,推断你是一个人使用还是承载着三口之家。 在数据的基础上,G3的空调系统进行过很多次微调,最终目的就是让用户上车后只需告诉小P“一键降温”或者“一键升温”,就可以迅速获得舒适的座舱环境。 第二,我觉得每一位互联网人都有很强的韧性,都在无时不刻地「拥抱变化」,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 传统车企在应对竞争上的灵活度非常低。如果一台车真得花费3~4年去做定义,首先硬件可能过时了,客户需求也过时了,车企最终面临的是一个新时代下的消费人群,所以从机会角度看它是滞后的。 我们之前统计过,2019全年,小鹏汽车共为G3用户总共进行了10次OTA升级 ,共计52项功能,细化到1900个优化点。如果说「智能」是这个品牌锚定的的标签属性,那么通过OTA升级,车机最终会越来越符合用户的意图。 小鹏智能化的过程就是为用户做减法。” TechWeb:如何理解您说的“减法”? 江:“我们可以推演下:汽车从手动档到自动挡,驾驶员的左脚获得释放;再到具有动能回收的电车,实际上右脚也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在未来,极度智能的车机甚至可以不需要眼睛、只需要动嘴,减少必要的操作。 小鹏汽车一直期望驾驶员不再花精力在驾驶、操作、或者交互上,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用户应该在路上花更多时间休息、享受旅途中的风景,甚至是花时间消费车机提供的内容。” TechWeb:多数媒体眼中的小鹏汽车,已经押宝在「自动驾驶」上了,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江:“没错。无论是外界眼中的小鹏,还是我们自己眼中的小鹏,确实押宝在自动驾驶上了。 如何理解这件事呢?我们举个例子、不知道是否恰当:我们以往对“工作”理解,其实就是将你的时间、体力售卖给雇主。然后到了疫情期间,你会发现这种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员工可以通过高速网络进行工作上的沟通交流,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发挥自己的职能,换句话说,看上去我们在售卖时间,实际是在售卖更为宝贵的注意力。 如果消费者能通过自动驾驶,节省下驾驶过程中所消耗的注意力,把它自由地分配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那么这算不算一种崭新的‘雇佣关系’? 所以这就是小鹏的自动驾驶所做的事情:变相的售卖注意力。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注意力是一项越来越有限的资源,我相信人们是愿意为了节省有限的资源而花钱的。 用户就是‘雇主’,XPILOT则是一名富有经验的‘员工’。 我们可以展开想象,你下午3点离开公司,准备到另一个地方参加4点的会议。路途1个小时多多少少会消耗你一部分精力,而自动驾驶允许你花时间在车上准备会议所需要的资料。一个小时很短,但却是钱买不来的。 如果小鹏汽车可以为用户在驾驶过程中释放更多注意力,那么我们会觉得这里面还有很多商业价值可以挖掘。所以说小鹏对智能座舱的思考可能跟其他品牌不太一样,这也能解释我们为什么会花这么多精力来自研自动驾驶。” TechWeb:有具体的XPILOT用户数据可以佐证这个观点么? 江:“有的。XPILOT的ACC(自适应巡航)每天的使用率在25%左右,这部分用户平均每日ACC里程在12公里以上,LCC(车道居中辅助)使用率在15%左右,平均每日里程20公里以上。” 采访后,小鹏提供给TechWeb的准确数据为:截至5月31日,ACC触发总次数达5698114次,相当于ACC每天被触发12441.3次。这组数据与目前小鹏G3大约2万用户规模相比,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我们甚至可以预见,XPILOT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G3以及P7用户最为依赖的车载功能之一。 撰文 | 胥崟涛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