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Y21Q1财报看Cloudera的转型之路
于是他们纷纷开始采取行动,一方面修改开源协议,禁止云厂商提供托管服务(只针对部分组件有效),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独立云服务,比如Confluent的Confluent Cloud、Elastic的Elastic Cloud,以及Cloudera的CDP。 他们怒斥公共云厂商为吸血鬼,而且准备以反垄断名义提起诉讼。 不过好在云厂商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谷歌就从中看到了超越AWS的机会。他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开源,并在2019年引入了7家开源软件供应商,通过谷歌云售卖他们的商业服务,准备打造一个Open Cloud。 大部分云厂商都有一个MarketPlace可以售卖其他公司开发的软件,而谷歌云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引入的开源厂商都会有内部的团队来对业绩负责。比如引入Confluent(kafka)的就是谷歌自己的Pub/Sub产品团队,两者功能和场景上类似,只不过一个自研,一个开源。按照谷歌的说法,在同一个云平台上提供这两个产品,旨在“满足用户的不同选择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开源原厂的独立云服务变得实际起来,他们可以和不同的公共云合作,在不同的云上售卖自己的产品,同时维持独立入口,与云共生。 Cloudera的CDP也是如此。 CDP不仅是原CDH和HDP两条产品线的结合体,也有支持多云的共有云版本,同时也有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运行环境。
而且CDP的开发速度也十分快,2019年初公布计划,几个月后产品发布,目前已经完成了在AWS、Azure上的版本,谷歌云版本下半年面市。实际上多云不仅是Cloudera应对云厂商威胁的手段,从客户的需求看,其本身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随着云渗透率的提高,被云绑定成了一个切实的担忧,让很多客户在上云的同时寻找Plan B。比如把应用部署在多个云服务商,或者自建机房。CDP就是这种需求下的产物,通过CDP,客户可以把自己的大数据服务部署到AWS、Azure或谷歌云上,无缝切换,消除了被某个云厂商绑定的问题。 而且Cloudera最近还推出了CDP私有云,在K8S基础上把存储和计算做了分离,让客户应用可以在公有云与公有云,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无缝切换,构建一个“以数据为中心,面向多云的私有云平台”。 短短一年时间,Cloudera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一场蜕变,曾被人诟病在云时代毫无作为的他,俨然看齐并领先起了潮流。
4. 总结这便是Cloudera股价过山车背后的基本面,他孤注一掷的CDP不管从计划还是执行上都表现的足够亮眼,以一个产品解答了曾被人诟病的多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他转型成功了,至少也走在了成功的路上。 再没有人像去年那样,用洋枪队围观神拳义和团的姿态,询问他将何去何从。 只是对他来说,过去的这一年似乎有些漫长。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