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万能公式 6000字讲透营销高手都在用的创造市场需求的实战系统方法
后来,东阿通过定位概念的转换,从“补血”到“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和阿胶”,再到“滋补国宝”,一步步扩大消费者认知的心理落差,品牌也成功从中低端市场转移到了高端市场。 3、特定商品≠心理落差 苹果公司曾花大力气推广过一款产品叫牛顿PDA,PDA是个人数字助理的意思。 而个人数字助理这一概念绝大多数人是缺乏直观感觉的,生活中有助理的毕竟只有极少数人。这款产品花费了苹果数千万美金,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其实牛顿PDA的功能就像一个掌上电脑,人们对于集办公娱乐为一体的便携电子产品是有需求的,这一需求通过与笨重不便携的笔记本对比可以激发出来。 同时,将产品名字从“PDA个人数字助理”改为“掌上电脑”,就很容易被消费者理解,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为弥补心理落差的填充品。 核心内容总结: 一、营销的核心是需求 营销的本质是发现创造需求,并对接满足需求的过程。 发现需求:通过调研,发现市场已存在的需求。 创造需求:通过创新,创造市场尚未存在的需求。 对接满足需求:包装好品牌与产品,通过渠道与媒体对接满足需求。 二、需求的本质及如何创造需求? 需求=购买意愿+购买能力+特定商品 需求就是对某特定商品,想买且买得起。 想让消费者产生需求,需要对应需求公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购买意愿,让消费者想买; (二)、提升购买能力,让消费者买得起; (三)、提供特定商品,让消费者知道买什么; (一)、提升购买意愿,让消费者想买; 提升购买意愿的关键在于制造心理落差,制造心理落差的关键在于对比,对比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1、从角色来看,将目前角色与期待角色对比; 2、从人际来看,将自己状态与他人状态对比; 3、从时间来看,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对比; (二)、提升购买能力,让消费者买得起; 购买能力=支付能力+触达能力+低成本 支付能力是消费者有没有购买商品所需的钱 触达能力是消费者能不能轻易接触到目标商品 低成本不只是少付钱,而是整体成本最低化; (整体成本包括“价格成本、形象成本、行动成本、认知成本、健康成本、信任成本”。) (三)、提供特定商品,让消费者知道买什么; 特定商品就是弥补心理落差的填充物,是消费者抵达目标的桥梁和阶梯。 特定商品能填平心理落差的条件是匹配,不匹配的情况,最常见有三种。 1、特定商品<心理落差 2、特定商品>心理落差 3、特定商品≠心理落差 文章来源:公众号刘国强拆营销(ID: sslj36) 作者刘国强1984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