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物联网wi-fi的多种配网方案
蓝牙配网整体流程跟设备热点配网差不多。只不过用ble替换了设备端的热点,理论上还是一种基于点对点连接的配网方式。
优点:兼容性较好,成功率高。 用户体验好。 缺点:成本略高。相对与其他配网模式,需要额外增加蓝牙硬件成本。 总结
适合与本身既有蓝牙又有Wi-Fi的应用场景的设备,或者模组成本相对不是那么敏感的土豪设备。随着低成本BLE的推行,其占有率逐渐提升。 5、路由器配网 路由器配网的思路就是路由器在配网模式下开启一个特定的用于配网的SSID,设备发现了这个热点后连接这个热点以获取配网信息,流程跟手机热点配网相似。其简化流程图如下:
优点:用户体验较好。 缺点:应用面窄,需满足设备跟路由器都为同一方案的场景。 总结
适合端上整套生态打法的厂商。 6、零配 这是一种充分利用待配设备/及主配设备的高权限优势的配网,要求主配和待配设备的应用程序都能发送和接收802.11管理帧。直接使用802.11的管理帧(probe request/response)携带配网信息,从而实现高效配网。简化原理如下:
优点:用户体验好,成功率高,如智能音响对智能设备配网即可使用此方式。 缺点:应用面窄,需要满足路由器下存在已经配网的同方案设备的要求。 总结
设计上本身高效可靠,但是由于手机APP权限问题,无法通过第三方程序组装或者接收Wi-Fi管理帧,限制了其在手机上的应用(手机不能当主配),也就使得其只能成为一种辅助或者特定领域的配网方式。 三、总结对比 通过一个表格对比各配网方式特点:
四、发展方向 除了上面列出的配网方式外,还有其他一些方向供大家参考。 1.Wi-Fi ***。使用Wi-Fi Direct技术直接将配网信息通过手机传给设备。
缺点:无奈仅Android手机支持Wi-Fi Direct技术,IOS尚不支持。而且不是所有的安卓手机都支持,导致手机兼容性差,一条腿走路注定了无法普及。 2.苹果AWDL协议。AWDL可以认为是苹果私有的端上***协议,如Air Drop即基于这种协议。无奈协议不开源,即使对协议进行破解,使用起来也存在法务风险。不然可以跟1中方式配合使用,形成互补。
因此,上面两种方式在通用配网中不会成大气候。 3.针对特定场景的配网: 语音配网(使用本地语音识别技术给带语音识别模块的设备如智能音响配网)。 针对智能摄像头的二维码配网(摄像头主动扫手机APP生成的二维码)等。
借助了自己独特的软硬件优势在相应领域提供体验上佳的配网体验,是物联网发展对细分市场高度定制和优化的表现。 4.DPP(Device Provisioning Protocol)。Wi-Fi Easy Connect的重要组成部分,Wi-Fi Alliance官方制定。由4个步骤组成:
目前DPP还处于标准制定完善阶段,尚未商用。不过一旦官方出来制定一套统一配网标准,其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有望一统江湖,很大程度解决配网碎片化的问题。 物联网设备WiFi配网方式,在DPP商用之前,设备热点配网(↗)/蓝牙配网(↗)/一键配网(↘)仍然是主流。 来源:阿里云开发者社区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