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广:让产品变流行的11种方法
即使是每天都买星巴克咖啡的死忠粉,他真正喝咖啡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天的1/10,那剩余的9/10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发挥“行为剩余”的价值了——桌子上的星巴克杯子就能时刻提醒他与他周围的人:不要忘了还有星巴克这个品牌。
![]()
与之类似的还有服装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包装袋都做得这么精致和结实,目的就是让你即使在没有穿它们的衣服的时候,也能把产品品牌的信息传递给你周围的人。 所以,你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周边产品,变相的增加主打产品的使用和曝光频率。 11.可模仿性 以上总结的10条,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展示产品,同时再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在使用。但如果使用产品的行为不具有可模仿性,那一切都是白搭。 当你的产品被人们展示和谈论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留有足够的销售线索(比如产品名称,LOGO,二维码,网址,地址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能模仿别人,购买和使用你的产品。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产品的名称都要求简单易记,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不容易忘记这个品牌,当产生相应的需求时,马上就能想起它。 另外,对一些低频消费品来说,它们的LOGO也都是以文字为主,这样人们才能根据“文字”这个最直观的线索去搜索和询问他人“你知道DELL这个牌子的电脑吗”或者直接上百度搜索“DELL”。
![]()
不是我故意想给乐视火上浇油(最近它的负面消息挺多的),但它的新LOGO,真的是故弄玄虚,没有实际意义。(当然,放在PPT上讲故事还不错)
![]()
请问:假如你不认识这个品牌,你该如何描述这个LOGO,如何把它输入到搜索框内?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像营销人一样能认得出上千种品牌… 好了,最后再来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让产品变流行的11种方法: 可视性:让别人能感知到产品; 反差感:差异化产品属性; 统一性:同品牌产品要有相同特征; 抱大腿:与大IP进行绑定; 故事性:让产品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利他性:让产品对用户周围的人也有好处; 表达自我:让产品能帮助用户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形象和价值观等; 高度情绪唤起:唤起开心,敬畏,生气,亢奋等情绪; 极限属性:打造“最系列”或“首款系列”; 行为剩余:利用周边产品,变相提升展示频率; 可模仿性:提供销售线索。 当然,上面举到的例子只是很小一部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应该扩大思考的维度。比如“统一性”,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视觉上的统一性,也可以从其他感官和认知层面入手,比如因特尔的“灯!等灯等灯!”这个经典的声音就一直沿用至今。
![]()
PS,为了不让自己被打脸,这次我也在文章底部留下了公众号的二维码。正如最后一条说的,光展示还不行,还要留下“销售线索”… 作者:小云兄 来源:微信公众号:品牌圈圈(ID:Brand-Circle) 本文由 @小云兄 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