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京东的私域流量玩法 京喜+微信+快递员
这个私域流量操作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统一使用单一微信头像即京东logo和活动名称,从而保持可复制性,基本上所有的推手都可以单独进行从中抽佣;二是所有回复的话语和信息全部一样,不需要个人发挥,就是为了进行复制。 基于一样的人性,以京东人员规模可以做出几万、几十万个京东活动推广员的个人微信号,建起上十万、百万个这样内部拼购消息分享群,全部由运营进行分发,在微信生态之中疯狂收割流量。 这也才有了京喜能够贡献京东近4成增量用户,这样一套模式优势在于,即使双11过后,微信群以及微信好友依然留存在这些京东管理的个人微信号之中,属于京东以后可以长期使用的私域流量,从而削减流量推广开支。 看完之后大家可能觉得京东是不是为了流量已经完全放下了架子,这么接地气,其实还不止,京东员工大概有80%是自营快递员,很多经常使用京东购物用户与这些快递员之间甚至比较面熟,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每个快递员是分片区配送制。 目前京东正鼓励快递员主动添加用户微信,积极推广他们自己上门揽收的快递业务,实际上是让快递员兼职做顺丰的活,从而增加一条收入渠道。当所有快递员把自己所服务的用户加上微信,也会成为京东本身一笔巨大的私域流量资源。 整个第三季度,京东有超过70%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城市,怎么获取的呢?笔者认为,基本上是靠私域流量+拼购+京东快递加微信来做的。 03 京东私域流量是否存在被张小龙关照风险?本年今年京东流年不利,市值被拼多多赶上,但是今年双11京东罕见公布了双11GMV数据高达2044亿,竟与天猫公布的GMV数据2684亿元差距并不大,可以说打了个平手。 今年双11我在多家广撒参与,截止本文发出竟然淘宝、苏宁、当当快递在我已经签收,而京东自营的跑步机尚未出库,显然今年订单超负荷了。 上述京东做私域流量的方法也被概括为电商做用户获取和转化的新模式——“B2K2C”,其中,B代表京东平台和平台上的商家,K就是KOC(推手),C则是消费者。 品牌商提供优惠产品和分佣补贴,京东平台负责选品,推手可以是京东员工、快递小哥、外部服务人员、与商家一起合作的导购、自然人、微商等,他们将商品推送到微信群内,消费者通过链接在小程序内完成购买动作后,推手获得分佣、京东平台提点、商家拿到利润。 今年双11,京东依靠在微信官方扶持的京喜以及自身“接地气”私域流量囤积战,的确立下汗马功劳,比漫天打广告效果拨群多了。 号称史上最严格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是在10月28日生效正好是双11预热期间;其中,诱导分享、诱导关注、诱导下载或者误导跳转、违规拼团等被严格打击,而京东私域流量做法虽然京喜拼购已经获得了半官方的位置,但是私域流量前期囤积阶段其实与平台并不鼓励的诱导分享打了擦边。 在微信这个去中心化生态之中海量的用户资源作为源源不断的流量,或许京东已经提前做足了囤积,也许还在扩张之中。 结语我在去年上半年就有一个观点是“拼多多的天花板是淘宝,京东的天花板是天猫”,这样拼多多的天花板比京东高,超越京东指日可待,当时很多人以为是天方夜谭。 目前京东的天花板其实已经快摸到了天猫了,这意味着,京东有更大的经营压力去在微信里做私域流量,而淘系对微信只能望洋兴叹。 不过,京东业务焦虑和危机主要来自于自身核心优势正在被相对减弱,一方面在3C领域,天猫与苏宁合作密切在供应链上与京东不相上下,今年拼多多砸百亿补贴上看很多都是补贴进了3C板块。 另一方面在物流业务,菜鸟物流通过整合各家的物流公司的数据打通,通过在终端经营的网店代收站点来改善了以往淘宝网购物流痛点;顺丰在配送端与新兴物流平台合作也在加强,尤其是今年双11京东物流优势似乎没有太强的竞争力。 能卖货就是王道,今年双11和Q3业绩京东是靠私域流量立下头功,未来私域流量也是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博弈重点!(来源:公众号靠谱的阿星 文/李星;编选:)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