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零售CEO徐雷:京东组织庞大 内部会有很多冲撞
我认为直播是一个特别好的营销工具,而且会慢慢变成一个行业的标配,但它不是生意,不要把生意建立在这之上,把生意建立在直播带货上是极度可怕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在直播带货上会出现品牌商放鸽子的事情,因为品牌商最在意和最满意的一种生意模式是,在不影响品牌定位和价格管控情况下带来的生意。 坦率来讲,“6·18”和“双11”的价格已经让有的品牌商不太舒服,但是因为量级太大,加上全行业都参与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参与其中。因为这种脉冲式的销售会导致它的整个供应链非常难受,品牌商其实更愿意日销,但中国消费者喜欢这种促销。 大家都说中国的供应链成本太高了,要18%,这几年通过行业的努力,降到了15%左右。美国和日本的供应链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在8%左右。但是和他们沟通后会发现,他们认为美国、日本与中国的电商没有可比性,中国电商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当日销占比低、供应链成本高,加上全国有几百个仓的时候,备货怎么弄?背后靠的就是技术的能力。 有人会说京东的技术能力不强。其实很多模式我们做得非常不错,以支付环节为例,京东有很多支付工具,包括微信、银联支付、京东支付的白条支付等等,要能支持京东这么高流量的一家公司,这个技术难度其实很高。比如在仓储环节,全国几百个仓的调拨,甚至要从品牌的厂进行调拨,都是通过技术实现的。 但不同时间点看不同业务,有做得不好的我也承认。 《中国经营报》:京东刚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表现特别好,尤其是下沉市场的表现非常突出,在“双11”前夕京东推出了全新的社交电商平台京喜,京喜的供应链打造与京东主站有什么差异?对于京喜的定位内部有过争论吗? 徐雷:做京喜的时候内部肯定有一些争议。 我们曾经力图把所有的高中低档商品都呈现在京东主站这个场,但事实证明很难,因为京东的品牌定位以及服务太有特色和魅力,要想全部实现,一定会影响现在主流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经过看数据、看用户体验等,我们决定把京喜放在独立的场景去做,从数据的角度看,我觉得现在做刚刚好。 京东主站的供应链准确的叫法是销地供应链,比如针对北京大市场,在北京放若干个食品仓、生鲜仓、家电仓等等。京喜的供应链是产地供应链,不管是从农间地头还是生产工厂,从那里发往全国。京喜还没办法做自营,相当于在平台的情况下做销地供应链,对我们的挑战很大。所以我们坚定地选择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产业带,与政府合作,由政府牵头把地区的产业带拉过来给我们进行招商,由我们筛选。我们希望京喜的产品是价格低,但质量一定不能低。只是从商品的角度来看,我们与竞品是不一样的。 我希望在未来几年,京喜在某些业务指标上能够承担起来,现在对于京喜团队不需要太大的压力,我更多的是看到几个关键指标的良性分工,比如用户增长、流量增长之后的复购等等。 另外,除了京喜,京东零售在下沉市场做了很多业态,比如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等。下沉是京东集团的战略。京东零售的定位是一个零售商、零售平台,现在要做全渠道销售,就会去做一些去中心化的东西,例如针对一、二线市场的京东之家、京东超级体验店等等。 中心化开放式货架的“古典电商”已经不性感了,虽然它有很多优点,但天然也有缺点。如果把商品分成高、中、低三类的话,电商适合中间这类商品的销售,纯高端的商品不太适合在线上销售,因为用户一定想去线下摸一摸真实的产品。(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李静)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