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配送10年:规模破千亿 发展拐点已至
首先是流量入口。以美团、饿了么为例,外卖业务只是主营业务之一,美团外卖业务营收已经下降至整体营收的60%以下。对于其他业务来说,外卖可以作为自有业务的流量端口。2018年,国内外卖用户数量已达4.06亿人,并且主要覆盖在一、二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获客成本。 其次,补贴效应正在减弱。2019年美团第二季度报告显示,美团点评经调整的EBITDA达23亿元,净利润为15亿元,首次实现整体盈利。外卖行业逐渐走向稳定,美团用户粘性已提升至66.3%。规模效应开始形成效益的正向循环,在渡过盈利困境后,美团可能已经走出成本的剪刀差。 外卖之外,即配企业的发展3.1 三大即配类型 除了外卖之外,市场上的即配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同城跑腿、电商平台即配、快递同城即配三类。 同城跑腿是专门针对点对点直送、跑腿的即时配送市场,这类订单购买的是纯运力,与外卖的搭配采购不同。这类企业包含点我达、闪送、UU跑腿、人人快送等。 电商平台即配主要受新零售影响,本质上是线下向线上转移,并提供平台直送业务。多指3公里内的B2C业务,如盒马、麦乐送、家乐福直送等,长距离的如京东的达达-京东到家、天猫的一小时达、苏宁的苏宁秒达等。 快递同城即配则是快递企业对同城即时配送业务的探索,如顺丰同城急送业务、圆通计时达、韵达云递配等。 3.2 即时配送企业的互相融合 目前,市场上即配企业的类型正逐渐扩充。但事实上,这些企业都没有盈利的保证。从2011年开始,大量即配企业入局后陆续被吞并或淘汰。以同城跑腿领域为例,跑腿企业的入局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的人人快递(「人人快送」原名)与闪送,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邻趣、UU跑腿、点我达等上百家跑腿企业;而目前行业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不足十家。 在规范化运营成本的压力下,企业不得不通过抱团取暖,以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2016年,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2017年,点我达成为饿了么唯一众包物流合作伙伴;2018年,阿里正式收购饿了么;2019年,人人快送、快服务、邻趣达成战略合作。众多企业不断通过互相融合来共享运力与订单,提高订单密度,以降低运营成本,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好准备。(来源:运联传媒 文/刘子成)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