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衣橱:共享经济还是噱头
北京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6月份从衣二三APP租用了衣服和手表,并通过平台预约快递归还,寄回时快递人员曾当场验货。但几天后,衣二三的客服告知她没有收到寄回的手表,要求她必须出钱买下,而且还不同意在纠纷期内暂停计算会员时间,也不能继续下单租衣。 △托特衣箱APP界面 共享衣橱中有不少衣服来自设计师自己打造的品牌,这些品牌在电商平台上很难找到,所以就没有一个参考价。天津消费者刘玥告诉记者,她在共享衣橱里看到一款白衬衣原价1099元,但是在淘宝上类似的衬衣才175元,因为喜欢这个款式,她先后租了两次,可是两次收到的衣服款式一样,面料却不同。 刘玥说:“像这样的衣服一旦被损坏,就是折旧赔偿也是按照1000多元的原价折旧,怎么算消费者都是亏的。” 在淘宝上拥有自己服装店的设计师何女士告诉记者:“自有原创设计服装的价格难以统一定价,这是服装设计的特点,消费者也很难提出标价虚高的证据。另外,服装的损坏界定比较难:有的羊毛衣物穿着后会起球,这算损坏吗?还有些珠片装饰的毛衣、衬衣,因为缝制工艺问题很容易掉珠片,这又算不算损坏呢?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消费者只能听平台的评判。” 共享衣橱之所以兴起而且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是因为它针对了爱美女性总是“少件衣服”的痛点,但是如果服务令消费者失望,那再爱美的女性也宁愿少一件衣服,而不给自己找麻烦。(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文/李燕京)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