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前途未卜,国美走向何方?
“线上”、“服务”是国美一直强调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构建的“GOME-C端用户-B端平台商家”模式,被认为是国美零售在基因上真正区别于同业的护城河所在。这种商业模式,明显与苏宁此前转型路径截然不同。 从数据来看,真快乐发展速度不容小觑:618期间,“真快乐”全网DAU同比2019年增长270.32%,同比2020年增长189.11%;全网新增访客量总占比达78.83%,同比2020年增长114.32%,支付人数也创下新高。 数据增速不错,但问题是当前电商领域格局已定,且头部凸显。在错过了低成本流量黄金期后,“真快乐”想短时间追上天猫、京东、拼多多,难度会非常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GMV数据,“真快乐”由于联动国美线上线下所有战略板块,对国美生态构建还有更重要意义——通过“公域+私域”流量的挖掘,带动国美线上线下用户流量沉淀,提高在家装等服务方面的转化率。 近年来,随着流量红利消失,电商线上规模增速放缓,对线下冲击基本结束。最直观的指标,是线上获客成本不断提升。《中国零售服务业白皮书》显示,2015-2016年平均线上获客成本已突破200元,超过线下门店。 “相较行业平均三位数的获客成本,国美零售全渠道获客成本目前保持在行业较低的双位数。”国美零售CFO方巍表示。不过,这可能和国美当前用户体量不大有关,从行业经验来看,当用户体量达到一定量级,那么也就会面临获客成本上升的问题。 连接线上与线下全场景的“新零售”,可能才是最终解决之道。目前,京东、阿里等头部电商都在发力线下,甚至把家电、快消品等多个领域的攻守阵地,放在线下市场。“尤其是下沉市场,成为所有企业争夺的焦点。” 从线上线下全场景、全渠道来看,这可能正是拥有庞大线下门店的国美、苏宁们的优势所在。 国美当前合计线下门店规模约3400余家(自营店+加盟店)。根据国美规划,计划今年在三至六线城市再新开2000家加盟店,形成4000家加盟店集群。加上主力店,预计整体门店规模将达5500-6000家(不包括小型服务驿站)。这是国美当下最值钱的业务资产,国美仍旧把盘活它的希望,放在了真快乐平台上。 遗憾的是,资金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宁易购线下开店模式。过去几年,苏宁易购减少了直营店开设,增加了加盟店比重,走上了轻资产道路。财报显示,从2019年开始,其线下直营店大幅度缩减,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直营店数量依次为2215家、2368家、833家、131家。 今年3月,极海品牌监测平台发布数据报告称,通过对苏宁门店分布热力图的观察,可以看出目前苏宁门店只在几个特定城市密集分布,整体已在急剧萎缩。该报告给出的预测数据称:2020年来苏宁大约是开5家店关7家店的节奏。 ![]() 对于苏宁而言,这可能是最无奈的——苏宁当初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打法时,比马云新零售策略还早了四年。从目前“线上线下一体化”风靡来看,这个战略判断并没有任何问题,但苏宁却始终未找到一条适合的转型道路,导致线上转型彻底失败,并造就资金亏空巨大黑洞。 时也命也? 或许都有,但最关键的,还是执行者本身。零售本质,没有弯道超车捷径,也不是简单粗暴砸钱就能做好。 实际上,苏宁转型战略的执行力不够,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失败原因之一,“苏宁喜欢给自己定一个超级难的目标,但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很多难以执行,很多执行了也不出高效率。”一位熟悉苏宁的观察人士就说,苏宁从不缺战略战术,缺少的是战略能否高效落地、推进。 这同样是对当下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国美的巨大考验。根据国美计划,其第二阶段战略,将促使公司实现由过去1.4万亿规模的家电市场,向包括家电、家装、家服务在内的10万至50万亿规模的“家·生活”新赛道转变。 这是国美在18个月内,能否赶上众多对手,恢复应有市场地位的关键。 种种迹象显示,与苏宁解决资金危机挑战艰巨一样,国美想实现目标同样有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只不过,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旧时代护城河已经被填平,新时代护城河尚未建好”,无论对于国美,还是苏宁,都远未到对抗终局之时。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