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包麻麻”完成1.4亿元B轮融资,电商月流水7000万,打造“百宝新媒体”矩阵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百宝新媒体”矩阵粉丝超 1000 万 实现再造一个“小小包麻麻” 新一轮融资是从今年 7 月开始, 10 月份完成的。 三年前,当小包爸爸贾万兴单枪匹马,一个人埋头写出第一篇刷屏爆文《两岁的宝宝为什么如此烦人?家长又该如何应对?》的时候,这位朋友圈里“标准的中年男子”应该不曾想到,内容创业会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去年 9 月,“小小包麻麻”的团队才 40 人,一半做内容,一半搞电商。 如今,这个数字扩张至 260 人,内容相关团队约 50 人,电商团队包括采购、运营、仓储、客服总计超过 100 人,还有技术支撑等其它人员。 最近半年,公司各部门在源源不断地进人,这其中,电商支撑部门扩张最快。 团队加班场景 新榜:目前“小小包麻麻”这个号的粉丝数有多少? 小小包麻麻:“小小包麻麻”粉丝超 500 万,相比去年增长近一倍。“百宝新媒体”整体微信粉丝量已突破千万。 新榜:通过优质内容带来大量精准粉丝,除此之外,还在投广点通或者其它涨粉渠道吗?效果怎么样? 小小包麻麻:从去年底开始,我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涨粉方式。 广点通比较有效,但随着我们矩阵的扩大,内部联系的更加紧密,再加上小程序等技术上的新手段,找到了更多效果和性价比都很高的推广模式。 我们较多的投入放在矩阵内和矩阵拓展,放在一些除了涨粉之外,还能给用户带来实惠,给公号带来品牌附加值的涨粉模式,比如矩阵内更精准用户群的定向导流,比如秒杀、拼团等小程序活动等等。 新榜:去年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儿童医疗、海外教育、故事、儿童心理等领域布局公众号矩阵,目前整个矩阵运营情况怎么样?涌现出哪些大号? 小小包麻麻:目前,我们在新媒体矩阵领域的业务模式,接近于许多官方机构主导的“孵化器”模式。 以往,原创内容能力极强的创作人们,不管内容发布平台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存在着目标用户群不够精准,传播渠道不够顺畅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创作人以稿酬、编辑工资等形式获得的收入,与精品原创内容所能创造的价值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即使是所谓“畅销书作家”、“大V”,能够得到与其社会地位相称的经济回报的也是凤毛麟角。 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创作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然而我们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就发现,内容做得再好,传播得再广,与商业变现往往并不成正比。 能像小小包麻麻这样摸索出变现道路,进而成功搭建团队实现稳定商业化运营的,只能说是幸运的极少数。 “小小包麻麻”的仓储实景图 大多数自媒体创作人的问题在于,自身专精内容之外的领域都不够熟悉,不管是所在平台的商业规则、推广手段、变现形式,还是商业运营所需的人事管理、工商税务、财务法务等等问题,都需要牵扯创始人大量的精力,与内容创作极难兼顾。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挣扎中发展起来的,自然最了解内容合伙人的需求。通过和伙伴们的不断磨合,百宝新媒体探索出了自己的孵化发展模式。 我们邀请内容合伙人加入矩阵一起发展后,合伙人仍然可以专注于原创内容的输出,剩下从推广涨粉到多维度变现,从搭建团队到合规运营,由我们帮助完成。短短一年多时间,多位内容合伙人都得到了数十倍的回报。 为了支持更大规模的自媒体矩阵,我们对自己的支撑团队进行了大规模扩展,从电商供应链、到知识变现、广告,以及行政、财务、法务,都服务于整个百宝新媒体。 作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我们经历了一年多的摸索,到现在终于可以说,已经小有所成。目前,除“小小包麻麻”之外的百宝新媒体矩阵在粉丝量、销售额等关键指标上,已经和小包不相上下,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小包”的目标。 其中像“Michael钱儿频道”、“说说咱家娃”、“宝宝营养辅食”、“小楼老师心理课”等矩阵成员与“小小包麻麻”一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已堪称“大号”甚至“超级大V”。下一步,出现“N个小包”极可期待。 新榜:目前,行业普遍感觉公众号打开率下滑,你们情况怎么样?怎么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 小小包麻麻:打开率相比去年确有下降,公号打开率下滑已经是整个圈子内公认的了。 相比纠结于粉丝量、阅读量这些机械的数字,我们更关注有效的粉丝互动,乃至从全矩阵视角看到的有效粉丝群体。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