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米全屋互联网家电陈小平:先人一步,用明天定义今天
比如做产品定义,经常跟小米的同学意见不统一,而我有十几年做产品的经验,我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但这个时候,我就刻意不发表意见,或者发表意见,但最后听他们的。因为如果按照我说的干,就会做出跟原来一样的东西。 要转变,先得「依葫芦画瓢」:必须从头到尾画完,还要多画几遍。再往后,才能融会贯通。 好比练字。如果你原来写行书,现在练魏碑,你不能练着练着,就开始用行书的方法写魏碑。你必须严格按照魏碑的方法写,等写好了再去创新,把两种手法结合,没准能自成一体。否则,写出来的既不是魏碑,也不是行书。 人绝不是野蛮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才能不断迭代。也就是刻意练习,刻意清空自己、刻意地革自己的命。 为什么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走回老路去了? 因为他没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人都会按照最习惯的路径去做他最习惯的事情,转变是不容易的。 所谓彼得原理,就是一个人在一个组织当中,一定会上升到一个他不能胜任的位置,从此停滞下来成为这个组织的障碍。 这怎么突破呢?要么碰到贵人,要么通过自己的悟性,像小鸡捅破蛋壳一样捅开自己的天花板。贵人不可能永远有,最后还是要靠自省。 要时时反思自己,我的自我意识还算比较清醒,时时刻刻都在跟昨天拜拜。 - 06 - 读书无止境 但真正的成长来自经历 我特别爱看书,什么都看。 上大学时,本专业是机械系,但我想多学点东西,就修了个理财学的双学位,学财务与金融。课程很紧,我很少出去玩,每天基本是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晚上2节课,暑假还要上一个多月的课。 但我还是读了很多课外书。那时候,华中科大的图书馆一次最多能借5本书,我每次都借上5本,一个星期看完,下周再去借。我也喜欢写诗,写七律绝句或者填古词,写得很快。有一些朋友觉得很好,还说我是抄的,哈哈。 在我看来,读书学习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像海绵一样地吸收,不管有没有用,学了再说; 第二个阶段是融会贯通,你不再机械地学,而可以消化各种各样的知识,把它们像珍珠一样串成项链; 第三个阶段是自我发挥,你对某个领域有了自己的见解; 第四个阶段叫批判性学习,你能发现某个观点是对是错,正确的前提条件又是什么,从而批判性地吸收。很多人没有走到这个阶段,面对一个观点,只是简单地打个勾或画个叉。 其实,你应该去理解它背后的想法,看到表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以及跟自身怎么结合。只有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你才有真正的自我。 读书没有止境,你越成长,包容性就越强,你眼中的世界就越大。 当你不断地自我超越,就相当于一个变大的容器,里面装的东西永远不会满。学习也是动态的过程,每到新的领域,你可能都处于第一阶段,再慢慢进步。 当然,真正的成长只能在经历当中获得。别人讲的道理和经验,并不是你的,你只有通过生活、思考、经历而明白,才是你的。 只要你学会了自行车,即使10年没骑过,拿来一辆晃荡晃荡就又会骑了,因为那是你身体力行去掌握的技能。 成长都有必由之路,每个人都是从毛躁到理性,从不成熟到成熟。更早地从经历中自我复盘、自我认识,拥有人生的智慧,才能少走弯路。 假设每个人有10年成长时间,如果你前一点就明白了道理,后面就可以持续努力;而如果五六年了还在折腾,新人上来了,就开始换茬了。 - 07 - 下放最终决策权 你的团队将高速成长 同样道理运用到带团队,我有个小诀窍。 在美的,我最初升到中层时带1个人,后来带七八个,半年后,公司调了一个车间给我,300多人。其实团队人越少我越累,人越多我越轻松。 诀窍就一句话:把最终决策权交给下属。 比如做一件事情,本来99%由下属完成,最后1%是由我决策,那么我会有意识地把这1%也交给他,让他做最终决定。我在旁边看着就好,他们在我这里得不到最终意见,只能得到建议。 人,只有做了最终决策,才会真正成长。 职场中,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而我自己恰恰是通过做最终的拍板,有很大的收获,推己及人,就用这种办法带团队。 小问题,让他们犯错就好,没关系。重要的事情,我就参与深一点,提醒一句话,很多人就明白了。让他注意前面有个坑,他就会拐弯,而你如果把方向盘抓过来自己开开,他就永远学不会嘛。 带团队,重要的就是最后这1%,但这并不容易。愿意分享,是一种心性,所谓小成靠技,中成靠智,大成靠德。 做企业,带团队,人都是逐渐往后「退」的。越早期,介入业务越深;企业越大,你就越往后退。这样,团队水平会越来越高,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 - 08 - 所有逆境只在一念之间 路会越走越宽 2019年来了,我们都知道最近经济形势不太好。分享几点个人建议: 第一点建议,一定要回到企业的基本逻辑,商业模式必须回到产品创新和经营效率等基本逻辑上,回归基本价值。 不管千变万变,不管是用互联网的外衣还是传统企业的外衣,企业的基本逻辑永远不会变。 第二点建议,提高你对复杂环境的预判和洞察能力,不断调整商业方向和趋势判断,尽求对未来趋势的穿透。 为什么创业是九死一生? 这个「九」,大都因为对未来没有看透。 第三点建议,即使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也要大胆前行,不畏手脚,积极探索业务方向和模式的突破。 创业是停不下来的。业务方向的探索,跟环境没关系,但必须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罗振宇关于「小趋势」的观点是对的,预知未来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不断地调整步子。尤其是经济出现调整周期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快。被动调整极难,主动调整则从容。 创业4年多,我从没有一晚上睡不着觉。什么事情都不会让我焦虑,「尽人事,听天命」嘛。 我们属于成熟创业者,心态从容。没什么事是完全搞不定的,总有办法,去做就好。过不去的不是山,是自己的内心。 所有困惑、委屈、逆境,都是一念之间。 想开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局面会打开,路会越走越宽!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