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人类移民,仅仅因为“太空在那里”
有两个终极目标,一个是让整个人类的文明延续下去,延续到整个宇宙当中,扩展到宇宙当中。另外一个目标让我们每一个人过得都很幸福,充分发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人性,个体充分得到尊重。但是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矛盾的,你得先把这个搞清楚才能搞清楚做的某个事情是对还是不对。 刚才说的,给岁月以文明还是文明以岁月,就是涉及到终极目标不同。但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现在确实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我们真正给岁月以文明,真正我们文明发展起来,发展到遍布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银河系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灭绝,当生存问题完全不需要考虑的时候,我们最后就可能面临大灾难,就灭绝了,什么都谈不上了。 “死”在科幻小说中和在主流文学中很不一样。科幻小说中的死,某种事物最后的灭亡包括人类最后的灭亡,不一定是悲剧的。因为这是它的必然结果,就像我以前常举的一个例子,写一篇小说,描写两个人白头到老、幸福生活了一辈子,这不是悲剧。最后加一句,他们都死了,一百岁,仍然不是悲剧,因为整个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真的“给岁月以文明”的话,人类文明会存在相当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时间长到我们难以想象。 微众税银COO曾源:云天明到底在《三体》里经历了什么,从而成为了可以给程心那么多童话的人? 刘慈欣:去看宝树写的《三体X》吧,他就写的这个。我们创作时大量精力是放在已有的故事,关于我不去写的故事,我自己想的也不多,对我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至于云天明经历了什么,我想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让人去写的新的作品,因为他作为完全异类的不同物种进入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物种世界里,他的生活必然十分艰难。他做到那一步必然是很伟大的,至于他经历了什么,我跟大家一样,也是一个开放的结局,我并不知道。 高灯科技CEO高峡:马化腾在知乎上问未来10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刘慈欣:一定有一个未来科技的突破会影响互联网,但是这个突破会不会发生现在还是问题。那就是人类大脑与机器的接口,这个一旦突破的话,互联网马上变成一个外有的东西,我们连在网上的不再是电脑,是人脑。不只是互联网,可能整个人类文明都会被改变。这个技术目前仍然在很艰难地做着,投入巨大的力量,目前没有看到突破的希望。 小源科技CEO段雨洛:肉身和灵魂的关系是什么?物质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就能产生意识?也就是说,意识本质只是复杂度的宏观体现? 刘慈欣:这个问题很深,至少按照现在科学的观点来说,并不存在灵魂。整个意识就是一个物质的组合运作,目前并没有发现生物体或者大脑中存在着自然界不存在的物理规律,它遵循的也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牛顿三定律、量子力学,也是相对论。 既然如此,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机械论的观点,人脑的运行可能就是一部复杂机器的运行。可能它的复杂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最近就有学者提出来,人的思想是一个量子过程,而不是一个化学过程,这样就让人很绝望了,我们了解大脑也会变得十分困难。但是即便如此,量子过程遵循的也是函数,也是量子力学,也并没有生命自己独有的自然规律。 IDG资本张海涛:如果从最大的宇宙尺度上看是黑暗森林规则的话,小一些尺度的地球上这一规则是否也会生效呢? 刘慈欣:黑暗森林的规则是科幻小说里的设定,它必须满足一些条件才行。一个条件就是两个文明之间距离足够遥远。第二个条件是两个文明的构成,生物体之间的差别极其巨大。这两个对人类社会都不适用。 首先,地球上的文明离的都不远,我们都近在咫尺,可以相互融合。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都是同一个物种,能够相互交流。我们和外星物种之间的差别可能比我们跟地球上一颗小草的差别都大。所以我常常想,我们遇见外星文明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大家根本想不到,就是如何判断我们遇到的外星文明是有智慧的? 如果面对一只蚂蚁,它能看到我们是有智慧的吗?你既不会打洞,也不会保护蚁后,也不会从外面抓昆虫,每天就在一个长方形上的东西上点来点去,也没有点出什么新玩意儿,这对蚂蚁来说可能不是一个智慧的生命。 外星人到来也是一样,我们和他们的差别比蚂蚁和我们的差别要大得多。所以真正和外星文明的接触,对人类可能是一个极其残酷的问题,它的残酷性可能我们远远想不到。不是你和他应该怎么交流,而是人类可能连这个起码的资格都没有,很可能是这种情况。 神秘嘉宾:您如何看待Elon Musk的火星移民计划?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