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LCD和OLED的差异 看完这篇你就不用犯难了
像素排列展示时间,密集恐惧症慎入:
这些排列方式像素排列风格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方案都着重照顾了红色和蓝色这两种发光时间长但却寿命相对短的像素点。 而在绿色像素点的处理上,各家厂商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的厂商通过放大绿色像素点提高屏幕整体的亮度,有的厂商通过将绿色像素点拆分,提高像素点的密度,让屏幕观感更加细腻。 从目前使用的效果来说,三星的Super AMOLED还是显示效果是其中最好的,这与其采用的均匀的钻石排列有相当大的关系,这种排列方式类似传统的RGB像素排列,在字体边缘有着更锐利的显示效果。但是这种借助邻近像素的方法也会为字体带来彩边锯齿问题。
这种情况在字体边缘特别常见,因为这种排列方式一直需要借助邻近像素才能成像,所以它将边缘处原本应该熄灭的子像素重新进行了点亮。 这样做能够保持成像,却不能看见纯粹的边缘细节,反倒是出现了彩边和锯齿的情况。对比RGB的排列方式,这样的成像效果无疑要粗糙许多。
而RGB排列三个子像素都能得到充分展示,画面显示效果自然比较清晰,十分细腻。 总体来说,LCD与OLED虽然因为厂商不同而显得技术繁杂,但根本属性都并没有变化: LCD:RGB像素排列,可以保证子像素全面展示,成像画面自然。 OLED:两种像素需要借助邻近像素才能成像,成像画面存在彩边锯齿。 相信读到这里已经有不少用户已经迷糊了,没想到OLED屏幕与LCD屏幕中间还有这么多门道。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没有专业的设备,也没有超人的“写轮眼”来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使用体验,毕竟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样的屏幕才最适合自己。
从OLED屏幕的角度来讲,你能够获得更加鲜艳的色彩效果,更薄的屏幕效果、更快的相应速度。 但是你也得忍受“烧屏”问题,这是因为OLED子像素能够自发光的特性,但是你没法保证每个子像素都能保持同样的发光效果,所以发光不均导致子像素寿命不等。
以息屏展示为例,你可以发现手机的图案在不停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了避免单个子像素工作时间过长。 你还得忍受“屏闪”现象,因为OLED常常采用PWM调光,以快速开关屏幕光源的方式进行调光,虽然人眼察觉不到,但是在慢动作下,它的屏幕是在以固定的频率进行闪烁,低频尤其有害。 在这种屏闪的情况下,用户的眼睛会受到更强的刺激感,加上OLED屏幕对比高的特性,对于现在喜欢狂肝的“深夜党”来说,OLED屏幕对视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LCD的角度来讲,你可以避免屏闪现象,获得更加自然更加清晰的画面效果。 但是你也得忍受常见的拖影现象,这是因为液晶层在进行翻转的时候速度要比自发光光源慢,因此在改变子像素点颜色的时候会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因此会出现拖影现象,反观OLED则是没有这种情况。 总结一下LCD与OLED,你可以很轻易发现两者都拥有各自的优缺点,而并非是完美无缺。而现在许多消费者都拿是不是OLED屏幕来衡量手机好坏,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误解,也是对产品定位的误读。 作为屏幕发展的两大支流,OLED屏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屏幕指纹、屏下摄像头、折叠手机都有着它的身影,但LCD也未尝不能老树开花,有着自己更独特的定位。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