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背后的破局之年 2019年手机行业回顾
90Hz普及背后代表的是人们越来越重视手机上的“动画过渡效果”,90Hz屏幕展示的精致“动画过渡效果”是在SoC性能超出瓶颈的基础上进一步压榨屏幕性能的表现。90Hz屏幕在安卓阵营普及解决了安卓系统动画过渡不够丰满的问题,而各大厂商在逐渐适配高刷新率屏幕的背景下,安卓的动画过渡的细腻程度会在2020年得到更大提升。
90Hz的普及后,ROG 游戏手机2、红米K30系列在推进普及120Hz刷新率手机,目前夏普已经推出了240Hz刷新率屏幕的手机——AQUOS zero2。2020年我们能看到手机屏幕刷新率的跃进式普及。
如何在现在技术水平的阶段得到更大的显示屏幕?在显示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将两块屏幕“拼”在一起,实现折叠屏幕的关键在于:“柔性OLED”+“机械结构”。
柔性OLED屏幕已经量产,对于目前的折叠屏手机来说,现有折叠屏手机的差异化体现在通过“折叠”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目前手机在折叠屏使用上有两种思路,分别是“通过折叠屏扩大有效显示区域”和“通过折叠屏使手机轻薄化”的第一种思路的代表是三星Galaxy Fold,三星Galaxy Fold外置4.6英寸小屏+7.3英寸内置柔性OLED,这样的思路是工作是外置小屏足矣,深度使用时张开屏幕,7.3英寸屏幕接近iPad mini 5。 这种思路带来的问题有:1、7.3英寸内置柔性OLED屏幕尺寸比例4.2:3,播放现在16:9的视频会有很大的黑边。2、整机的重量很难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
第二种思路“通过折叠屏使手机轻薄化”的代表是Moto Razr 2019,Moto Razr 2019展开后的屏幕尺寸为6.2英寸,整机的重量和展开后的轻薄程度均表现出较高水平,而这种设计立项之初就牺牲掉电池容量和性能。实际体验来看,这两种思路表达的效果都不够全面。 除了这两种思路在设计之初带来的问题外,折叠屏的机械结构使用寿命、柔性屏幕折痕的问题均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另外柔性OLED的维护成本现在也是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尽管柔性OLED被产业链给予厚望,柔性OLED的应用场景被宣传到神乎其技,但从目前柔性OLED屏幕在手机上的应用看,手机柔性OLED的应用还需要再“飞”一会。
2019年9月发布的麒麟990 5G是世界上第一款集成商用5G基带的SoC。5G基带集成进SoC意味着手机在设计时不需要考虑外挂基带挤占其他内部构造预留空间的问题,同时SoC集成5G基带也可以使手机的功耗更低。 随后发布的5G商用芯片天玑1000采用的也是“将5G基带集成SoC”。而一直以集成基带进SoC见长的高通一反常态,旗舰SoC骁龙865并没有将5G基带集成进去,反而将5G基带高通X55设计成外挂模式。 在这三款SoC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三款基带最大的区别是“能不能支持5G毫米波”,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目前的量产5G SoC,集成度、5G毫米波的支持和功耗控制三者只能选其二,5G毫米波基带体积控制难度较大。5G毫米波基带的集成,还需要等待后续更为先进的技术对5G SoC做进一步的提升。 对于市场的不同反应造成了三者之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海思和联发科选择了集成度和功耗,高通则是选择了对5G毫米波和集成度的支持,而日后的发展则必然要走向“集成度”、“5G毫米波的支持”、“功耗”三者大统一。 在大环境驱使下,5G SoC的竞争会在明年趋向白热化,目前市面上的5G SoC市场已经出现四强争霸的局面,SoC厂商为了保证利润、提升市场占有率,5G SoC在产能提升大同时,单片价格也会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同时,随着5G产业链的完善成熟,5G手机体积和重量都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众所周知,锂电池技术停滞不前,被誉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救世主“石墨烯”,在电池的应用从效果和价格均不理想,新电池技术普及之前,锂电池快充技术会进一步发展。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