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出货量下跌五分之一 手机厂商如何自救?
进入一季度以来,消费者普遍的印象则是5G手机的价格变高,背后的原因是5G元器件以及屏幕等的造价集体上涨。但涨价并不是手机厂商唯一诉求,除了常规的元器件成本上升之外,以往价格的利润空间难以支撑更加显著的差异化功能打磨。提升价格来保证差异化功能的优质,也是上述提到的品牌“自救”的方法。 各家对于自身技术的长期积累,在软硬件协调方面持续投入,使得安卓手机的使用体验大幅提升:2019年引导高刷新率屏幕的一加在2020年依旧领跑高帧屏市场,是少数支持高分辨率与高刷新率“双开”的品牌之一、潜望式镜头与AG玻璃等工艺也相继在旗舰机型上得到普及,其影响之一就在于旗舰手机基于更强的综合实力对于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再加上苹果和三星的的高昂单品定价某种程度上让出了一部分价格空间,让更多的国产旗舰跻身高端行列。同时原本的三千价格段由子品牌占据,辅以性价比与均衡的配置,完善产品的定位。冲击高端市场的小米与接过性价比策略的红米就是其中的典型,年轻品牌iQOO的销量表现同样不容小觑。 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高端旗舰的价格集体上调,但随之而来的是“真旗舰”级别的体验,平价5G手机和性价比旗舰为代表的机型实际上数量变得更多,5G市场的繁荣也能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此外,行有余力的品牌同时将目光移向可穿戴设备以及IoT产品等的配套产品,进一步捆绑生态,增强用户粘性。“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2761万台,同比增长25.2%。2019年全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9924万台,同比增长37.1%。”接入品牌生态的可穿戴设备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1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良好增长趋势激励厂商相继推出旗下的可穿戴产品。 其中OPPO表现出敏锐的市场嗅觉,自一季度以来旗下可穿戴产品线迅速铺开,涵盖智能手表到无线蓝牙耳机等多种品类;华为与小米作为产品生态的集大成者,牢牢占据可穿戴设备的前两位。手机市场的体量始终是可穿戴设备竞争的基础,对于行业动向的及时跟进成为大厂独有的“专利”。 手机、耳机和智能手表结合的巨大市场需求将会成为厂商发展的必争之地。即便是目前只推出无线蓝牙耳机TWS Earphone的vivo,也早早制定了一主三辅”的发展战略(5G手机为主,AR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多终端发展),旗下的AR眼镜也已经提上日程。大厂已经正式入场可穿戴市场的角逐,行业或将迎来“小三元”的合围场景。 此外,对于WiFi 6的集体推进仍旧能体现出IoT设备的巨大前景,一季度以来发布的旗舰机型加入了对于WiFi 6的支持,其技术特点之一便是对于设备功耗的节约以及多设备的连接支持。硬件层面的集体跃进,AR、VR结合5G催生的应用场景,将会成为改变市场格局的下个“风口”,这也必将是厂商发展的下个侧重点。 写在最后 一季度的中国手机市场由5G驱动,在整体行业显现疲态之时,可以预想二季度的手机出货量数据将会迎来触底反弹。但对于存量竞争的手机品牌来说,除了手机业务,在Iot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上的布局将是下一步的竞争重心。只有继续明确品牌认知,坚持高端化与多元发展,才能继续讲述好一个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品牌故事。 最后以一组数据作为文章的结尾:截至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套餐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可以说5G的发展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5G作为推动力的换机潮还将继续,移动通信技术迭代带来的行业增长也将是显现颓势的手机市场”自救“的绝好时机。 华为P40 Pro(8GB/128GB/全网通/5G版) 徕卡四摄,麒麟990 5G,40W快充 进入购买 华为P40 Pro(8GB/256GB/全网通/5G版) 徕卡四摄,麒麟990 5G,40W快充 进入购买 一加8 Pro(8GB/128GB/全网通/5G版) 骁龙865,120Hz刷新率,LPDDR5 进入购买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