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IT基础架构运维的焦虑与进化
受限于人类只能串行的脑和手,工程师无论工作多熟练,其日常工作产出有限.2015年下半年正在开始,我们的基础架构团队开始系统性的对待运维自动化,经过近半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可以做到用户提一个创建型需求,经过运维专业组的线上评估,点一个按钮,自动生成变更,在系统上设定一个时间执行该变更.非创建型日常变更更多是是半自动式实现,还处在路上的阶段. 运维日常工作中,沟通多半是邮件、IM?或者会议,时间都消耗在了沟通和等待中,其本质是一个信息传递和确认的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准确行和流通有效性,将工作流和信息流放在线上,通过系统可以有很大的效率提升,工单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5.4 仍然焦虑IT运营成本已经不是一个大问题了,服务交付的效率貌似也能够跟上节奏,是否可以停下来休息了?当然不行,互联网形态的系统一直在增加,其使用行为和用量的波动区间远超企业内部系统,对系统的健壮性和架构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双11”峰值一年比一年高,如何更快、更有效的进行高峰应对,而不是靠人来堆? 更轻更快是一个扑面而来的要求,而当时的实际情况则让人焦虑不已.
6、狂奔–重定义架构和专业6.1 基础运维十字架基础架构很多种工作,我们将其分为价值四象限.从外部来看,右上角为价值区间,即我们能够为业务单位、研发单位等上游部门提供怎样的科技能力助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左下角完全是为了系统稳定而进行的日常运维工作,重复性非常高,而且只要不出问题,外界基本无感知.整体来判断,纵轴右面的工作价值高于左边,正常理解的话,运维团队的资源应该更多的投入到右边的工作中. 很可惜,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彼时运维团队75%时间在做各种琐事,25%做进阶工作而已.结果本应右手解决左手的问题,但是右手腾不出来,左手也一直在忙. 6.2 重新定义专业和能力6.2.1 专业重定义为了再一次蜕变,摆脱运维十字架的负重,我们决定重新定义专业能力.以往专业团队掌握技术软件,熟练进行各种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就够了.现在够不够?明显不够!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