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机房工程验收
d.线管敷设按设计进行配管,一般从配电箱处开始配至设备,也可由设备处向配电箱处;钢管与配电箱本体、电器具箱盒均连接为一体。配电箱、盒进出线端成排线管的连接,必须按要求保证每根线管口的焊接长度。管迸箱柜必须采用丝扣连接、锁母固定。钢管暗敷墙体时保护层不应小于l5mm。 2)钢管的连接方法。 a.管路连接: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每端管口各进管箍的1/2,接头应牢固,紧定螺钉处于可视部位,紧定螺钉的螺帽旋至脱落。 b.管路人箱盒时,"应用爪型根母连接,开孔应齐整,其孔径应与管外径相符,并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管子人箱盒时,管口应齐整,管口进入盒箱内2~3mm。 c.吊顶里的管路,应按明配管路做法,横平竖直,排列整齐,架的管卡应牢固、平整,其固定点与箱盒边缘的距离100~150mm,管路中间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 d.管口均需封闭,以防雨水侵人和其他物品掉人。 3)电线管的固定方法。 a.固定钢管用吊筋固定,吊筋用姻的钢筋,将30×30(mm)的角钢切割厚4cm长小段,一个面钻孔8,另一面与吊筋焊牢。吊筋长度在lm左右(根据现场定),固定管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m,吊杆距盒间的距离为0.2m左右。 b.吊顶内敷设金属软管时,长度不得超过lm。 c.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3)质量标准。执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一2002)第14章的规定。 3.线槽敷设 (1)进场手续。 1)线槽进场验收的文件及记录。 a.进场报审表。 b.进场清单。 c.资格文件(出厂合格证书、检测报告、强制认证报告等)。 d.现场外观检查记录。 2)允许进场的条件。 a.型号、规格、数量、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 b.资格文件完整。 c.外观无严重损坏现象。 (2)进场施工。 1)线槽安装应保证外形平直,敷设前应清洗槽内杂物。 2)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供电回路或不同控制回路的导线每隔500mm分别捆扎成束,并加标记或编号以便检修。 3)沿墙垂直安装的线槽每隔1~1.2m用线卡将导线、电缆柬固定于线槽和线槽接线盒上,以免由于导线电缆自重使接线端受力。 4)线槽内电线、电缆总截面积与线槽内横截面积的比值,应遵守国家现行规程(电线总截面积占线槽内横截面积的20%,电话线、电话电缆及同轴电缆总截面积占线槽内横截面积的33%)。 5)金属线槽的外壳仅作承载用,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PE线)用,但应用6mm2编织铜带跨接作等电位连接。 6)线槽内的导线或电缆不得有接头,接头应在接线箱内及分线盒内或出线口内进行。 7)金属线槽的连接不应在穿越楼板或墙壁处进行。 8)线槽通过墙壁或楼板处应按防火规范要求,采用防火绝缘堵料将线槽内和线槽四周空隙封堵。 9)所有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均采用镀锌标准件,各种现场制作的金属支架、钢件应除锈,刷防锈底漆一道,油漆两道。线槽连接处应平整,并避免紧固件突出损伤导线。 4.电线穿臂和电缆线槽敷线 (1)进场手续。 1)电线进场验收的文件及记录。 a.进场报审表。 b.进场清单。 c.资格文件:(出厂合格证书、检测报告、强制认证报告等)。 d.现场外观检查记录。 2)允许进场的条件。 a.型号、规格、数量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 b.资格文件完整。 c.外观无严重损坏现象。 (2)进场施工。 1)电线穿管敷线。 a.电线管内不得有积水及潮气侵入。 b.检查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齐全。 c.当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要在穿线的同时往管内吹入适量的滑石粉。 d.两人穿线时,应配合协调、一拉、一送。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人同一管内(以下几种情况除外:标称电压为50V以下的回路;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回路和无特殊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同一花灯的几个回路;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但管内的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 e.管内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导线在变形缝处,补偿装置应活动自如,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度。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 f.管内穿线时导线的颜色应加以区分,线管管口至配电箱盘总开关;一般干线回路及支路应按要求分色,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N(中性线)为淡蓝色,PE(保护线)为黄绿双色,开关内控制线为白色。 g.穿线前清理管路,穿上引线,将布条的两端牢固绑扎在带线上,两人来回拉动带线,将管内杂物清净。断线应留长度为l5cm。配电箱内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配电箱体周长的1/2;导线与带线的绑扎首先将导线前端绝缘层削去,然后将导线的线芯直接插入带线的圈内,并折回压实绑扎牢固,并且带上护口。 h.导线连接时导线的接头不能增加电阻值,受力导线不能降低原机械强度。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导线在管内严禁有接头,导线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 2)电缆线槽敷线。 a.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根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b.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线做中性线。 c.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