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中间件:四种投递模式分析
其中PTP模型和Pub/Sub模型在JMS规范中有定义,消息中间件ActiveMQ就实现了JMS规范。然而一些消息中间件,并没有实现JMS规范,而是自己设计出了一套模型,例如Kafka和RocketMQ就采用了Partition模型。此外业界还有一些其他的消息投递模型,例如Transfer模型,这是笔者自己起的名字。 1、PTP模型 Point-to-Point,点对点通信模型。PTP是基于队列(Queue)的,一个队列可以有多个生产者,和多个消费者。消息服务器按照收到消息的先后顺序,将消息放到队列中。队列中的每一条消息,只能由一个消费者进行消费,消费之后就会从队列中移除。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里使用Queue的概念,但并不是先进入队列消息,一定会被先消费。在存在多个下游Consumer情况下,一些消息中间件,例如ActiveMQ,为了提升消费能力,会将队列中的消息分发到不同Consumer并行进行处理。这意味着消息发送的时候可能是有序的,但是在消费的时候,就变成无序了。为了保证消费的有序,一些MQ提供了"专有消费者”或者"排他消费者”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队列中的消息仅允许一个消费者进行消费,如果存在多个消费者,那么从中选择一个。但是,这意味着在消息在处理中没有了并行性。如果消息量很多的情况下,将会产生消息积压。为了解决"专有消费者”的性能问题,一些消息中间件采用分区的概念来解决性能问题,我们将在后文进行介绍。 2、Pub/Sub模型 publish-and- subscribe, 即发布订阅模型。在Pub/Sub模型中,生产者将消息发布到一个主题(Topic)中,订阅了该Topic的所有下游消费者,都可以接收到这条消息。如下图: (编辑:晋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